務川稅務:山村巨變,從一顆香榧果看時代變遷

彼美玉山果,千年中國榧。初秋,雲霧繚繞的務川縣石朝鄉大漆村,一顆顆翠綠色的香榧果挂滿枝頭,炊煙裊裊,一片寧靜美好的山村圖景。把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14年,那時的石朝百姓們還過著“為人不坐高山山,秋冬四季把門關,一天三碗苞谷飯,肚皮烤起火斑斑”的日子,而就是這小小一顆香榧果,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個鄉村也可以反映時代的變遷。從過往邊遠苦寒的國家級深度貧困村,到如今富裕和美的“雲上石朝”,靠著一人接著一人干,一棒趕著一棒追,大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千裡引種,地理特點轉“劣”為優
大漆村地勢山巒重疊,溝壑縱橫,不僅交通不便,土壤還主要由石灰岩發育而成,土質鬆散貧瘠,加上氣候高寒,傳統的種養殖業僅能維持生計,是名副其實的國家級深度貧困村。村子裡895戶3731人中,脫貧戶有278戶1221人,貧困戶佔全村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貧困程度深。如何增收致富,如何挖掘大漆村“沉睡已久”的土地和氣候資源,成為每一個大漆人孜孜以求的夢想。
高寒的氣候讓適合大漆種植的可選農作物少之又少,加之產量較低,很多土地便逐漸被拋荒,但村民們仍盼望著找到合適的產業能讓他們增收致富。
2014年,大漆村搭上國家脫貧攻堅的列車,成為國家稅務總局遵義市稅務局的定點幫扶村。經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加上幫扶單位市稅務局的助力,香榧從遙遠的江浙山陵來到素有黔北“小西藏”之稱的石朝大漆。這裡平均海拔1262米,年平均氣溫13℃,多霧涼爽且光照充足的氣候剛好適合香榧生長。於是,遠道而來的榧苗找到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它們在此落地生根,將根系扎進大漆的土壤,而后長勢喜人,十年后枝頭便挂滿碩果。
產業擴鏈,增收途徑由少及多
現在的大漆村香榧種植園已成長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香榧基地,園內共種植香榧2.5萬畝共28萬株。村民以土地入股,將土地流轉給務川萬年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流轉期限30年,每年每畝50元的土地流轉費,產業收益再分紅15%給農戶。
2020年,為進一步激發脫貧戶內生動力,在市稅務局鼎力幫扶下,大漆村積極探索產業振興路,最終因地制宜發展香榧套種金銀花、大豆及辣椒的山地特色產業,助力產業升級,促村民增收。
2022年,香榧產業歷經多年的探索,蛻變為“公司+基地+農戶”扁平化管理模式,務川自治縣務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對香榧提供專業技術指導和管護,對剪枝、授粉等專業技術要求高的管護,交由公司技術人員完成,並由公司免費提供化肥和農藥。而農戶隻需負責除草、施肥等一般性日常管理工作,到年底,再由公司按每棵香榧樹5元結算日常管理費給農戶,豐收時公司再按每斤2元的價格支付榧果採摘和剝皮勞務費。
在不影響香榧樹成長的情況下,農戶可自由安排林間土地。此外由於植被恢復花源充沛,村民們還自發配套養殖了蜜蜂,一桶蜂一年能產蜂蜜15斤蜜,每斤市值150元,加上香榧土地流轉費、管護費、榧果收入及分紅,平均每家年增收6000余元,真正走上從脫貧戶到“萬元戶”的致富路。
提質擴圍,品牌聲量從無到有
投入大、回報周期長一直是影響香榧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釋放更大的土地價值,大漆村委和公司鼓勵村民在香榧林中套種大豆和辣椒等農作物,日常對大豆、辣椒施肥和除草,同時也給香榧進行了管護,大豆種植還能為土壤提供豐富的氮肥。經過幾年的摸索,香榧長效產業套種短期農作物種植模式已見成效。2023年,全村套種大豆1650畝,實現產值100萬元,村民增收又多了一條新路子。
除了“香榧+農作物”長短產業融合的施行,務甬公司還在香榧產品延伸賦能上進行探索創新,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新活力。2019年,經過幫扶單位的協調,務甬公司用1800萬元幫扶資金建成面積5畝的加工廠,添置8台專用設備加工生產香榧干果。務甬公司也成功打造為整個西南地區集香榧種植、管護、加工、銷售於一體的龍頭企業。目前,禮盒裝的香榧果已成為當地人喜愛的解饞零食和走親訪友佳品,每年供不應求,預計今年能實現集體經濟15萬元。
土地還是那片土地,可思路和生產方式變了,便能為村民和公司帶來更豐厚的收益。新時代的大漆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重點任務,緊密依托幫扶單位的資源和平台,狠抓產業發展,推進香榧產品的延伸和升級,走好適合自己的產業振興路。(遵義市稅務局官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