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思南縣張家寨鎮:村裡的“牛老板”

2024年12月24日14:41 |
小字號

一輛臟兮兮的電動三輪,拉著草料或牛糞每天都忙碌地穿梭在村裡的主次干道,騎車的是個皮膚黝黑、個子瘦小的養牛人,他就是思南縣張家寨鎮鄧家寨村的“牛老板”王國兵。

王國兵飼養的牛(涂顯釗 攝)

王國兵飼養的牛。

王國兵是鄧家寨村的脫貧群眾,為照顧家中老人小孩,2015年,在外打工多年的他決定回家創業搞養殖,通過多方考察,他蓋起了簡易的羊舍,養起了羊,最終因為經驗不足和缺乏科學的技術出現瘟疫,不得不將50余隻羊全部處理,導致虧損10萬余元。此時的王國兵彷徨了,面對鄰居的冷眼、妻子的埋怨,他想過再次出去打工,可又不想就此放棄當初做出的這個重要決定,加之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初中,正處於需要監管的關鍵期。於是,在2019年,王國兵東拼西湊從親朋好友那兒借了8萬元把羊舍改造成了牛棚,購買了思南本地土黃牛6頭,自此開啟了他的肉牛養殖之路。村裡人都習慣叫他“牛老板”。

王國兵的牛棚2(涂顯釗 攝)

王國兵的牛棚。

一晃5年過去了,王國兵日復一日忙碌於田間地頭和牛棚裡,抓住牧草種植補助、糧改飼等扶持政策每年種植牧草20畝、玉米10畝,在肉牛養殖方面不斷學習先進技術、總結實用經驗,通過“種養結合”“自繁自養”“賣公留母”“去劣存優”的養殖模式,牛的品質逐步變好,規模逐步擴大,養殖規模也從最初的6頭發展到了現在的20余頭,年收入10萬余元。“幾年下來,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我漸漸摸清了養牛的門道,我們家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兒子順利考入滿意的高中,女兒也考上了溫州醫科大學,八十多歲的父母身體硬朗,有時還能幫忙收割牧草和喂食牛犢。”談到養牛以來家庭的改變,王國兵滿心歡喜地說道。

王國兵的牛棚(涂顯釗 攝)

王國兵的牛棚。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近年來,張家寨鎮採取“多方合作”推動肉牛養殖發展,通過“政府推動、專班服務、企業(合作社)引領、農戶主體、保險兜底、銀行放貸”方式,以重點推進家庭農場建設為基礎,培育壯大肉牛產業經營主體,努力把全鎮肉牛產業發展成為富民增收的支柱產業。通過“多方合作”延伸產業鏈條,不斷完善“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機制,精准扶持中小家庭農場,推進規模化標准化養殖,抓好育肥牛銷售渠道建設,增加優質肉牛出欄量,不斷提高農戶養牛積極性。目前張家寨鎮肉牛養殖戶達900余戶,存欄肉牛10000余頭,像王國兵這樣的家庭式農場“牛老板”還數不勝數。

正在拉草料的王國兵(涂顯釗 攝)

正在拉草料的王國兵。

“今年,在政策扶持下我又投入10萬余元對牛棚進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牛棚可以同時養殖50頭牛。政府大力支持我們脫貧戶養牛,政策越來越好,我今年新買進的4頭牛犢也享受政府到戶項目獎補1萬元。下一步,就是希望抓住養殖貸等政策機遇,逐步擴大養殖規模,將自家養殖場做大做強!”談到未來規劃,王國兵信心滿滿地說。(涂顯釗)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