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甸:攜“粵”“黔”行 共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東西部協作,一場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自開展對口幫扶工作以來,廣州市白雲區始終按照“羅甸所需,白雲所能”的原則,給予羅甸縣真金白銀投入、真情實意幫扶、真抓實干支援,在產業、轉移就業、教育、醫療、消費協作等羅甸縣基礎薄弱環節給予大力扶持,兩地人民結下深厚情誼,幫扶協作結出豐碩成果,共同描繪羅甸鄉村振興新畫卷,譜寫東西部協作新篇章。
逢亭鎮床井村蔬菜種植基地。
夯實產業根基 促進農民增收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自廣州市白雲區結對幫扶羅甸縣以來,充分運用“結鎮幫鎮扶村”協作機制與鎮結對、與村結對,幫到鎮,扶到村,加大資金支持,在沫陽鎮、逢亭鎮、邊陽鎮等鄉鎮積極打造鄉村特色產業帶,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夯實農村產業發展根基,促進農民增收,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入冬以來,位於逢亭鎮床井村的貴陽農投集團越冬蔬菜保供基地大棚裡,新鮮的辣椒陸續採收上市,供應貴陽及廣州市場。基地周邊,一條條干淨整潔的水泥路、一幅幅獨具民族特色的宣傳繪畫、一叢叢生機盎然的道路綠化植物、一盞盞生態節能的太陽能路燈,點亮了村庄,同時也點亮了群眾的美好生活,東西部協作項目建設讓床井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廣州市白雲區結對幫扶羅甸縣以來,幫扶我們床井村產業項目資金共700余萬元,每年解決我們村民務工25000余人次,群眾務工收入250余萬元,通過流轉土地和形成的固定資產收益有121萬元,通過勞務協作解決外出務工群眾40余人,外出勞務收入240余萬元。”逢亭鎮床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春介紹,作為廣州市白雲區對口幫扶羅甸縣“示范村”之一的床井村,近年來,充分利用自身的氣候、土地、交通等資源優勢,發展蔬菜產業。同時,搶抓東西部協作“結鎮幫鎮扶村”協作機遇,用好用活幫扶資金,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群眾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2021年以來,通過‘結鎮幫鎮扶村’,逢亭鎮在廣州市白雲區結對幫扶下,共獲得東西部協作資金1224.1萬元,建設項目40余個,主要用於床井、祥腳等村發展產業、基層治理,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和完善基礎設施,覆蓋群眾2130余戶,帶動群眾就近就業,有效助力鄉村振興。”羅甸縣逢亭鎮副鎮長滕先欽介紹,在廣州市白雲區的幫扶資金投入下,目前,逢亭鎮已經逐步形成床井村越冬蔬菜-祥腳村早春和秋冬蔬菜-上隆村臍橙、蜜柚等特色產業帶,助力農戶增收。
在夯實產業基礎的同時,廣州協作幫扶資金還用於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創建美麗宜居村庄等美麗鄉村建設工程。
在羅甸縣沫陽鎮沫陽村,鄉間小路干淨整潔,庭院整齊美麗,花壇綠植新葉繁茂,農家小院錯落有致,環顧整個村庄,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呈現在眼前。
“得益於廣州市的幫扶資金,村子新建了產業路,安裝了串戶路燈,提升了人居環境。”沫陽鎮沫陽村村委會副主任李小甸介紹,2021年以來,廣州市白雲區共投入資金170.61萬元,幫助沫陽村完善村級基礎設施、建設亮化工程、新建開挖產業路,創建美麗宜居村庄,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鄉村振興底色更加靚麗。
據了解,2021年以來,白雲區共投入資金1746.8萬元,主要用於沫陽鎮17個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扶持產業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村供水工程等,創建美麗宜居村庄和美麗庭院示范點,助推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幫扶挂職醫生袁俏奇在門診對患者進行診治。
勞務協作搭台 群眾就業增收
作為勞務輸出大縣的羅甸縣,外出務工多年來成為當地群眾收入的主要來源。如何有效解決外出群眾穩崗就業和留守勞動力就業,長期以來一直是羅甸縣的“急難愁盼”。
粵黔協作開展以來,雙方攜手立足羅甸縣資源稟賦和廣州市白雲區的產業優勢,通過引進廣州企業到羅甸投資建廠、援建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勞務輸出幫助群眾轉移就業等方式,實現群眾就業增收。
“我們公司是通過廣州市白雲區東西協作幫扶來羅甸縣開的工廠,現在生產車間有30多人,每個月發放工人工資13萬元左右,從今年1月份至今已經累計發放工人工資130萬元左右。”貴州大楊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濤介紹,貴州大楊服裝有限公司總部位於廣州番禺,公司主要從事電商自產自銷,經營服裝行業已有20年,公司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今年1月通過東西部協作引進羅甸,預計投資80萬元,年招收各種服裝類工人60余人,年產量500萬元以上。目前,公司已投資40余萬元,現有工人36人,月產量3000件,月工人工資3000元到7000元。
貴州大楊服裝有限公司的成功引進,只是羅甸縣解決勞動力人口就業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2024年,羅甸縣共引進東部企業8家,到位投資2.5億元,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415人﹔統籌廣州市協作資金2086萬元,用於支持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公共基礎設施完善,引進企業入駐3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援建就業幫扶車間17個,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744人﹔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開發幫扶專崗2175人﹔通過勞務輸出到廣州就業4306人,全年總共通過東西部協作就業7640人,有效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群眾在貴州大楊服裝有限公司務工。
“組團式”人才入駐 注入教育衛生新血液
“組團式”幫扶工作以來,羅甸縣中等職業學校成功申辦護理、中醫康復技術、新能源汽車檢測與制造等專業,學校專業結構不斷優化,持續開辦‘3+4’本科班、五年一貫制培養班……
2022年,世界機器人大賽錦標賽,邊陽高級中學兩位同學同時獲得“一等獎”和“全能獎”兩個國家級大獎﹔三位同學榮獲第十五屆貴青杯機器人大賽無人機挑戰賽高中組冠軍﹔2023年,學校參加了世界機器人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超級軌跡賽,榮獲二等獎……亮眼成績的背后無疑是東西部協作“組團式”幫扶取得的新成果。
近年來,在“組團式”幫扶下,羅甸縣的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師資力量、學生學習成績、實踐創新能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人才培養渠道不斷拓寬。
此外,羅甸縣在教育醫療衛生事業上取得一項項新的突破,“組團式”幫扶團隊功不可沒。
2024年10月18日,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正式發文,羅甸縣中醫醫院成功通過三級中醫醫院評審,標志著羅甸縣中醫醫院醫療技術、服務水平、綜合能力實現新的跨越,也標志著羅甸縣中醫醫院正式邁入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新紀元。
“組團式幫扶以來,羅甸縣人民醫院整體實力不斷得到提升,無論是門診就診量、出院人次、手術台次以及三四級手術的數量連年增長,重大疾病轉診率逐年下降。”羅甸縣“組團式”醫療幫扶工作隊隊長、羅甸縣人民醫院院長陳自力介紹,兩年來,各幫扶專家到醫院駐點開展手術,醫院診療服務能力大幅提升。2024年上半年,醫院三級手術增長28.67%,四級手術增長56.52%,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開展幫扶協作以來,雙方依托廣州市白雲區在教育衛生領域的資源優勢,按照“羅甸所需,白雲所能”原則,側重從整合幫扶資源、整合智力幫扶、突出人才培育、突出品牌建設和突出遠程協作等方面深入推進協作。白雲區組織27所學校及3所醫院分別與羅甸27所中小學(含幼兒園)、3所縣級醫院進行結對,實現學校、醫院幫扶全覆蓋,並選派教師、醫生共計47人次,形成強大的專業技術人才幫扶團隊。
“組團式”人才團隊入駐后,為羅甸縣教師、醫生開展了專業技術培訓74期5297人次,致力於為當地培育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為羅甸輸入新鮮血液。同時積極利用白雲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搭建遠程協作平台,實現遠程“互動、互學、互助”,共享一系列線上線下教育教學、衛生醫療資源和學習資源,讓教育、醫療幫扶突破時空局限,實現無縫對接。
羅甸縣特色農產品亮相2024年中國縣域博覽會。
拓展消費協作市場“黔貨出山”助力鄉村振興
開展幫扶協作以來,雙方持續把消費協作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充分借助廣州市白雲區的江南果蔬批發市場、大型商場等優勢資源,圍繞產品、物流、產銷對接三大支撐點,推動羅甸產品和服務融入廣東省及全國大市場,有效帶動群眾發展產業促增收,推動東西部消費協作工作高質量發展。
雙方積極探索實施了粵黔協作助銷、幫扶企業訂銷、工會帶動促銷、龍頭企業帶銷、電子商務直銷五種消費模式,借助對口幫扶城市資源,“線上線下”雙線發力,引導縣域企業與廣州市大型商超、企業等建立穩定購銷關系,打通了禾家助農館、廣東中洲農會及廣州市江南果蔬批發市場等16個線上線下銷售渠道。2024年,幫助銷售全縣蔬菜、水果、生態家禽等農產品累計銷售額達2.85億元,有效助推“黔貨出山”。
此外,羅甸積極開展“兩品一標”、黔貨出山進軍營、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等項目申報,組織企業參加廣州地區各類促銷活動,對標農產品安全標准。2021年以來,新增“三品一標”認証20個,累計完成“三品一標”認証41個,收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並獲得証書12個,完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証6個,打響了農特產品羅甸“IP”。積極探索快遞整合,拓展流通渠道,建設完成羅甸縣三級物流配送中心,整合羅甸縣域4家快遞企業入駐,實現統一分揀,統一配送,規劃完成5條快遞進村配送線路,鏈接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實現羅甸縣行政村快遞服務全覆蓋,打通羅甸“黔貨出山”“最后一公裡”。(圖/文 王孝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