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省信訪工作法治化持續深化

55類告知單壓緊責任傳遞溫度

2024年12月05日16:41 | 來源:貴州日報
小字號

“某某(先生/女士):您於某年某月某日提出的某信訪事項,根據《信訪工作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我們決定通過某法定途徑處理,按照某法律法規規定,將於某年某月某日前作出處理,並將處理意見送達您。在此期間,請耐心等候,無需再次向本級和上級機關(單位)提出同一信訪事項”,這是群眾反映申訴求決類信訪事項的受理告知單模板之一。

在貴州省信訪局,接訪中心副主任謝寧拿著一本厚厚的《貴州省信訪法治化工作手冊》介紹道:“接到信訪事項后,我們會根據手冊的指引,認真甄別,分清類別、環節、層級,按實際情況出具‘受理告知書’或‘不予受理告知書’‘不再受理告知書’,對不予受理的要明確告知理由,並指導該事項的其他處理渠道以及相關程序……”

這本工作手冊是省信訪聯席辦根據《信訪工作條例》,按照信訪工作法治化、專業化建設有關要求制定。據謝寧介紹,工作手冊中詳細說明了目前已完善的55類信訪事項告知單的使用情形及提供了相應的文書模板等。

這些告知單一頭連著群眾,一頭連著責任單位。群眾到信訪部門提出訴求后,接訪員對信訪事項精准分類,轉送責任單位時就會發出“轉送交辦單”,同時向信訪人出具“受理告知書”。“轉送交辦單”交給責任單位,起到壓實督促相關單位履行信訪工作責任的作用。

“我們接訪員第一步是和信訪人溝通解釋這事能不能辦,什麼部門負責辦,然后在受理告知書上寫清受理時間、辦理時限、辦理部門。信訪人拿到告知書,就能更真切感受到信訪部門把事放心上了,心裡有數,也就不再跑冤枉路。”在接訪一線工作多年的接訪中心接訪科長孫勇琪對此深有體會。把了脈,問了診,開了方,再附上后續的操作指南,群眾安心了,事項化解自然會更加順利。

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的根本是把為人民服務落到實處。今年5月以來,省信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對照《信訪工作條例》及信訪工作法治化“路線圖”,著手制定完善信訪事項告知單的類別及需告知的細節等。

以問需問效為出發點,以事心雙解為落腳點,省信訪局局務會直接推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省信訪聯席辦通過組織聯絡員座談、調研、征求意見等,圍繞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監督等環節,結合法治化、專業化、規范化不斷打磨修改信訪事項告知單。

在研究信訪事項告知單過程中,信訪部門始終秉承把群眾的事當家事的理念,設身處地站在信訪人立場,換到信訪人角度看待信訪過程,以完善信訪工作流程中的細微之處,促進信訪工作和信訪行為“雙向規范”。

此次制定的55類告知單貫徹信訪工作法治化要求,增加了建議意見類、檢舉控告類信訪事項的告知,“三個不予受理”“兩個不再受理”告知等,力求將信訪工作全流程全環節全部納入告知,在告知信訪人的同時也告知責任單位,在讓信訪人清楚掌握有關流程的同時也接受其監督,織密織牢信訪工作法治化流程網絡,實現權責明、底數清、依法辦、秩序好、群眾滿意的工作目標,讓黨心與民心更加緊密相連。

此前,辦理方式不恰當,辦理主體不適格,用信訪文書代替法定程序文書(如勞動仲裁、行政確認、行政裁決等)、用程序辦理代替實質化解的情況時常有之,導致信訪事項辦而不結。為破解這一問題堵點,省信訪聯席辦加強橫向聯動,統籌推動省直機關單位梳理完善本系統、本領域相應的法定適用文書,對信訪事項適用相關法定途徑的,也確保有規范告知文書,推動各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理、都依法推進,實實在在化解信訪事項。

目前,55類信訪事項告知單的文書模板均已嵌入貴州省信訪信息系統,省信訪局也對全省各市縣信訪局開展了告知單使用等相關培訓,推動了各級各部門的精准運用,確保了信訪事項受理、辦理、督辦各環節的有序流轉,通過告知書的精准使用,進一步壓實了責任單位和問題屬地的責任,加深了各級各部門對信訪工作法治化的認識和理解。

自9月正式使用至今,貴州省信訪系統精准分類,推動責任單位導入法定程序辦理信訪事項在原來基礎上有了較大提升,依法依規分類處理信訪事項穩步推進。

信訪事項告知單的豐富完善將信訪工作法治化深入到具體的工作環節,有力打造信訪法治環境,讓法治化理念蔚然成風,未來,貴州省將全面建設制度機制更加健全、流程更加科學、運轉更加高效的信訪工作體系,以實際行動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走深走實。 (彭婷婷、余瑞琦)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