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鏈強基 數字賦能 生態固本
貴州水利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近年來,貴州省水利系統錨定“保障水安全、保護水生態、發展水經濟、改善水民生”目標,在水利工程建設、科學水旱災害防御、河湖治理保護等方面不斷發力,推進水利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為貴州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保障。
積極構建貴州大水網
貴州省積極應對工程性缺水和區域性水資源短缺問題,近年來,陸續開展水利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水網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等,推進重點工程建設,落實水利改革工作,實現水利工作提質升級。
《貴州省水網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2023年發布以來,貴州省各級水利部門狠抓落實,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水利投資完成方面,全省已累計完成水利投資約599億元,新增設計年供水能力5億立方米﹔骨干水源工程建設方面,計劃完建316個項目,已完建158個﹔水網連通及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方面,計劃開工386個,已開工241個,建成管網2.1萬公裡﹔重點水利改革方面,《貴州省農村供水條例》已於今年7月1日施行,《貴州省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新的耕地開墾費標准等涉水政策相繼出台,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構建“四個體系”,完善“六項機制”,為貴州省水利高質量發展筑牢保障基礎。
貴州大水網建成后,補齊短板弱項,將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
數字賦能水利高質量發展
貴州省水利部門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利工作全面深度融合,逐步構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數字孿生水利體系,不斷推動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取得新進展。
數字賦能水旱災害防御。貴州省水利部門與氣象部門協調聯動,在水旱災害防御調度指揮系統中接入氣象平台,實時掌握衛星雲圖、雷達回波圖以及雨量站、水文水位站、視頻監測站的數據,實現5分鐘更新一次水文水位站信息、6分鐘更新一次雷達回波圖、15分鐘更新一次衛星雲圖,發生險情時系統自動預警,一鍵呼叫全省9.8萬余名防御人員,通過1個平台統籌災害防御工作,為今年防御㵲陽河流域洪澇災害提供了支撐和保障。
數智協力筑牢生態屏障。貴州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聯動監管機制,完善水土保持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和激勵懲戒機制,進一步規范人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通過整合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數據資源,貴州建成投運水土保持大數據平台,並搭建“一網通辦”平台,與全國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統及省政務服務系統互聯互通。“十四五”以來,全省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持續下降,水土保持率達74.42%。
“數字大壩”強化質量控制。夾岩水利樞紐工程是貴州省水利重點工程,最大壩高154米,填筑土方量約450萬立方米。夾岩水利樞紐工程公司與天津大學合作研發了碾壓質量實時監控與“數字大壩”系統,實現了對夾岩面板堆石壩填筑碾壓質量的在線實時監測和快速反饋控制,在加快施工進度的同時保障施工質量。此外,貴州省還推動5G覆蓋水利工程,馬嶺水利樞紐工程成為全省首個5G全覆蓋的大型水利工程,推動水利工程治理逐步從“人治”轉向“數治”。
縱深推進河湖長制成效顯著
10月,西南地區首筆水土保持碳票在貴州生態產品交易中心成功交易簽約,貴州省開展水土保持項目碳匯交易試點邁出堅實一步。
作為長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貴州省高度重視河湖長制工作,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河湖長制工作體系,創新設置四級“雙總河長”﹔探索互派河長、流域河長等工作機制﹔將河湖長制寫入地方性法規,先后出台6部地方涉水法規。目前,貴州省4697條(個)河湖共落實五級河湖長22755名,多措並舉推動全省河湖高水平保護、高質量發展。
守護清流,已成為貴州全省上下的共識。截至目前,貴州省已簽發7道省總河湖長令,清理整治河湖“四亂”問題2.7萬余個,與周邊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跨界河湖聯防聯治全覆蓋,河湖長協作機制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實現“有名有責”“有能有效”,讓全省江河湖庫長治長清。在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2021—2023年貴州省連續3年獲得優秀等次,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2025年是貴州省水網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收官之年”,各級水利部門將壓緊壓實責任,上下齊心協力,為貴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水動力”。
數據來源:貴州省水利廳
原刊於《人民日報》(2024年12月03日 第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