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玉屏: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2024年11月25日15:06 |
小字號

小區綠化帶未見隨意挂著的衣物,樓棟頂層窗戶沒有滴嗒滴水,每件衣服在便民晾衣杆上擺得整整齊齊。冬日暖陽下,走進玉屏侗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紫氣山社區,入眼處就是這樣一幅文明的社區生活場景。

“過去一直為晾衣服的事發愁,平時要晾晒衣服隻有在門口的綠化樹之間牽繩子,不方便也不雅觀。”眾多居民表示。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為切實解決“晾晒難”,玉屏在全縣各小區逐步安裝便民晾衣架。“現在方便多了,縣裡真的給居民辦了件大實事。”市民向女士感激地說。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靚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最暖的名片。

近年來,玉屏侗族自治縣按照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標准,秉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理念,圍繞“簫笛名都·侗聽玉屏”城市形象,著力打造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幸福之城,給城市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新變化、新氣象。

在創建中,玉屏侗族自治縣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

“一個”體系管到底。制定《玉屏侗族自治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四級指揮體系》,成立縣指揮部1個、鄉(鎮、街道)指揮所6個、村(社區)指揮站64個,90個網格隊,構建縣、鄉、村(社區)、網格四級指揮體系,形成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成色”。瞄准目標、節點、結果三個導向,持續開展老舊小區、交通秩序、違建拆除和廣告牌治理等專項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增進民生福祉。

圍繞“破損箱體、戶外便民宣傳欄和樓道便民宣傳欄”開展“一美、兩改”工作,美化各類箱體870余個、改造戶外生態宣傳欄140余個、改造樓道便民信息欄800余個。

開展城鄉街面、牆面、路面“三面”清理,對野廣告、破損市政設施、衛生死角等進行全面清理整治,進一步改善城鄉市容秩序。

常態化開展網格環境衛生、網格停車秩序、網格巷道整治、網格野廣告清理、不文明養犬勸導五個方面整治工作,鞏固網格管理成效。

針對搬遷安置點內休閑椅安裝年限長、使用頻次高,以及經過多年日晒雨淋,部分出現了斷裂和鬆動,無法修理且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玉屏積極實施便民休閑椅更新活動,為居民提供舒適的休閑環境。

“別小看樓下這幾個休閑座位,真是給我們老年人幫了大忙了。每天在小區裡嘮嘮家常就缺這麼個歇腳的地方!”家住平溪街道康華社區滬昆安置點的龍奶奶高興地說。

不僅線下活動緊密,“雲”上創建亦來助力。聚焦食品安全、文明出行領域,探索建立“你點我查·紅黑榜”群眾參與監管新模式,對群眾通過“你點我查·紅黑榜”網絡平台反映的餐飲環境衛生、出租車不文明行為,達到“曝光—整改—達標—公示”的閉環管理行為。

“創建最終是要讓廣大百姓滿意,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玉屏創建中心主任姚令說,建設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玉屏既要獎牌金杯,更要百姓口碑。

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提升、新建便民晾衣杆、完善外賣小哥停車位……玉屏堅持創建惠民,把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評價標准,從老百姓的“心頭事”做起,從歷史累積的老大難問題做起,把百姓的需求作為“第一信號”,把百姓的滿意作為第一標准,緊緊圍繞提升民生福祉,持續推進文明城市長效管理。

從文明市民、文明社區到文明城市,從文明職工、文明窗口到文明行業,從文明家庭、文明村居到文明村鎮,從文明經營戶、文明市場到文明校園……

截至目前,玉屏已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單位1個、全國文明村2個、全省文明單位14個、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5個、全省文明村5個、全省文明鄉鎮3個、全省文明校園2個、全省文明家庭3個。

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外在美”到“內涵美”,精神文明創建全面覆蓋、縱深耕耘,文明之花在侗鄉競相開放。(葛永智)

(責編:李麗萍、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