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縣民興街道:念好“三字經” 釋放城市基層治理“高效能”
今年以來,金沙縣民興街道圍繞“強雙基”,組織開展“排隊抓尾、雙整雙創”行動,緊盯“責”、圍繞“治”、瞄准“穩”,從細處著手、在實處發力,通過下一線、精施策、強攻堅,不斷釋放城市基層治理“高效能”。
金民社區居民在公共籃球場打籃球。黃源匯攝
緊盯核心——“責”
走進紅興社區手工扶貧車間裡,十余名群眾正在忙碌地做著手工活。這裡空間寬敞,桌椅齊全,還配置有空調、飲水機等。幾乎每天都來“上班”的紅興社區居民李全英對這樣的“工作”環境表示非常滿意。
紅興社區手工扶貧車間裡正在做手工活的居民。黃源匯攝
李全英說:“我住42棟,平時要照看孫子,沒有辦法去別處,出來在社區這個車間裡還可以掙點零花錢買菜。”
據了解,紅興社區於2019年成立,總人口11669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人口10626人,系金沙縣搬遷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
如何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發展,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紅興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利用轄區經開區優勢,不僅創建了手工扶貧車間,讓一部分為照顧家庭不能按時上下班的勞動力在家門口就能工作,累計解決了5000余人次就業問題,還通過組織各類職業技能培訓並推薦就業崗位、開展勞務輸出,按照一月一排查了解居民就業情況並建立就業台賬,精准推送就業信息,確保了搬遷群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
圍繞關鍵——“治”
周六下午,民興街道金民社區的希望小課堂按時開課了!在志願者老師的帶領下,十多個小朋友折上紅紙,操著剪刀,一同探索領略傳統技藝剪紙的魅力。
課堂上小朋友們在學習剪紙。黃源匯攝
“金民社區是金沙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在這裡面的青少年有很多都是留守兒童,沒有家長來輔導他們的作業。我們在這邊開設四點半小課堂是為了在上學日有人能夠輔導他們的作業,在周末的時候我們也會開設一些關於未成年人保護、防溺水安全,還有用火用電安全以及我們中國非遺傳承的一些特色活動,還有我們的音樂課、手工課等等。在寒暑假也會有‘暑期三下鄉’的大學生來到我們金民社區,為青少年帶來一些豐富多彩的暑期活動。”民興街道金民社區希望小課堂負責人賀海藝說。
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黃源匯攝
課堂上洋溢著豐富的文化氣息,而教室外,建筑優美,綠化美觀。兒童在廣場上盡情玩耍運動,老人在綠蔭下乘涼歡歌。黃發垂髫,怡然自樂,這裡滿是安逸幸福的味道。
金民社區的老人在綠蔭下乘涼歡歌。黃源匯攝
為深耕易地搬遷管理服務,金民社區精准對接群眾需求,從實踐出發,抓好關鍵,圍繞“一老一小”打造公共服務設施,建立社區活動中心,搭建交流學習平台。同時還整合群團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綜合服務平台,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持續改善社區環境、提升文明素養。
瞄准基礎——“穩”
隻要在紅興社區裡稍稍逛上一會,你一定會發現“小綠馬甲”的存在。他們或是拿著掃帚在路邊清掃垃圾,或是搬著梯子維修燈泡,亦或是用電筆察看著電表,似螞蟻工兵,勤勤懇懇,忙忙碌碌,維護著紅興社區這個“小小世界”的正常運行。
紅興社區忙碌的清潔工人。黃源匯攝
事實上,這些認真的“小綠馬甲”是金沙縣民金紅商業有限公司的員工。該公司成立於2023年5月,是由紅興社區和金民社區聯合成立的實體公司,對易地移民搬遷社區資產進行經營管理,將門面經營、物業管理、基礎設施維護等事項承包,持續盤活社區存量資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力,提升了社區“造血”功能。
紅興社區內隨處可見的“小綠馬甲”。黃源匯攝
金民社區黨總支書記、金沙縣民金紅商業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鐘治磚告訴筆者:“目前已幫助解決易地扶貧群眾就業29名,實現經營性收入216萬元,為一般社區房屋修補漏水破損20余次,維護社區公共基礎設施450余次,小區道路修繕30余次,並常態化開展社區環境衛生、轄區垃圾清運等,切實解決社區治理中的堵點、難點問題。”(黃源匯、羅經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