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農特產品匯“雲倉” 抱團發展闖市場
眼下,正是“鎮寧小黃姜”上市季節。分揀、打包、封裝、貼單……在位於鎮寧自治縣工業園區的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內,工人們有序忙碌著。每天,從全縣各鄉鎮採收的小黃姜,被統一收購,運到這裡,經過分揀打包,最快隻需兩天,鎮寧大山裡的“地標”農產品,就會出現在全國各大城市居民的餐桌上。
包裝好的鎮寧小黃姜包裹。
好貨藏於山野,市民想買,農戶想賣,可山高路遠,物流費用貴,農特產品出山難……這是幾年前,鎮寧農特產品“出山”普遍遭遇的問題。
瞄准農特產品“出山”的“堵點”。近年來,鎮寧自治縣依托貴州省電商供應鏈雲倉體系打造縣級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不斷創新機制,通過抱團發展有效助力當地企業降本增效、農產品“出山”、農民增收。
搭建平台 拓寬農特產品銷路
“在以前,採收的小黃姜通常都是臨時放到馬路邊賣,等外面的商販來收,經常被壓價,有時還擔心賣不出去。”11月13日一大早,鎮寧自治縣募役鎮發恰村姜農馬小海用自家農用車裝著滿當當的一車小黃姜,來到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不到10分鐘時間,小黃姜卸貨過秤,交易完畢。
剛剛結完賬的馬小海笑著告訴筆者:“多虧了這個雲倉平台,現在不擔心銷售問題,好的姜3元/斤,碎姜1元/斤,價格都是提前談好,我隻管雇工人把姜採收好,運到倉庫,就能把姜賣了收錢。”
工人正在分揀小黃姜。
好貨在深山,市民難買到,農民難賣出,如何破解產銷對接難題?2021年底,依托貴州省電商供應鏈雲倉體系建設機遇,鎮寧產業園區管委會通過招商引進貴州七洲農貿供應鏈有限公司打通線上渠道,並聯合貴州電商雲旗下公司安順耘禾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的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平台報團發展。
“作為省、市、縣三級雲倉建設的縣級樞紐倉之一,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按照‘平台+黔貨雲倉樞紐倉+企業+站點+基地+農戶’的產供銷一體化運營模式,將鎮寧本地農特產品與全國大市場進行有效銜接。”鎮寧產業園區管委會招商部主任吳澤表示,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是關鍵,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提供倉配一體化的整體服務,搭建農產品從“基地”到“餐桌”的直通車,有效降低企業的倉儲、人員、打包、耗材、快遞等各環節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從2022年初建倉以來,我們已通過拼多多電商平台先后上線了折耳根、白蘿卜、甘蔗、茄子、西紅柿、蜂糖李、小黃姜等多個本地農特產品,每年的訂單量超過100萬單。”安順耘禾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秉忠介紹,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在鎮寧落地后迅速與當地及周邊生產、銷售、物流等多家企業搭線合作,有效整合資源,將鎮寧的農特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
創新機制 抱團發展做大市場
滴、滴、滴,一批裝箱好的小黃姜包裹運送至快遞貨車車尾處,幾名倉庫工人麻利地將包裹搬進車廂內……11月13日,筆者走進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幾輛圓通快遞大貨車停靠在倉庫前,等待打包齊整的貨物上車。
工人將打包好的農特產品包裹裝入快遞貨運車。
“自鎮寧小黃姜大規模上市以來,我們每天的運單量超過2萬單。”作為圓通快遞在鎮寧片區的總代理,鎮寧國勝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鄧玉勝介紹,近半月以來,鎮寧小黃姜產品在網上持續熱銷,每天公司的貨運車全部滿負荷運轉。
“今年鎮寧小黃姜網上銷量火爆,每天平均可銷售40噸小黃姜,去年全年的營業額2200萬元,今年截至目前已超過2800萬元,預計全年可實現3500萬元目標。”姚秉忠介紹,從數據來看,今年小黃姜的銷量比往年都要高。
鎮寧小黃姜銷量火爆的背后,是運營機制的進一步創新和優化。吳澤介紹,之前雖然搭建了鎮寧雲倉平台,但生產、銷售、物流等各環節以單打獨斗為主,不僅銷售的產品參差不齊,且與不同的物流企業合作,產生的物流成本也有高有低。
“如今我們將供貨、倉儲包裝、線上銷售、物流等多個環節進一步整合,從過去各環節分散轉變為抱團發展,進一步節約了成本。”吳澤說,鎮寧產業園區管委會進一步創新機制,在引進貴州七洲農貿供應鏈有限公司、安順市耘禾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基礎上,再引進貴州蘭蒂威克冷鏈倉儲有限責任公司專門負責生產端供貨,鎮寧國勝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專門負責物流派送。
“從供貨、倉儲包裝、線上銷售到物流派送,4家公司抱團發展,相當於形成了一個閉環,我們可以把每一個環節的成本壓縮到最低。”姚秉忠表示,通過創新運營機制,企業及時發貨率提高至95%以上,人工、倉儲成本每單降低0.2元以上、物流成本每單至少降低0.5元,大幅提升了本地農特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物流通常以走量取勝,在以前,3公斤以內快遞單獨發貨至少超過2.7元,現在整合專業物流公司統一發貨后,量變大了,可降到2.2元。”鄧玉勝表示,物流節省的成本可讓利給消費者,農產品進入市場自然有了價格優勢。“價格低了,量會更大,物流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最終形成良性循環,每一個單品的市場將越做越大。”
實效顯現 降本增效多方共贏
“線上,專業的採購公司解決選品、貨源組織問題。線下,從倉儲管理到物流配送全程標准化、專業化操作,在有效把控品質的同時,節約物流運輸成本和配送時間,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多方共贏。”姚秉忠分析,通過抱團發展后,每個運營環節都會產生收益。目前,4家公司每年實現總運營收入突破億元。
電商工作人員正在線接單。
“農產品消費最大的問題是怎麼把生產環節、流通環節與消費環節對接起來。”鄧玉勝說,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通過抱團發展,對中間環節的極致精簡,有效保証了農產品的新鮮度,讓消費者獲得了更具性價比的產品。
隨著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的訂單量日益增長,鎮寧工業園區相關產業也跟著受益。安順宇揚包裝有限公司便是受益企業之一。“我們每天使用宇揚生產的小黃姜包裝紙箱就超過了3000個。”姚秉忠說。
“近半月以來,雲倉內每天四五十名工人在加班加點對小黃姜進行分選、裝箱、打包、貼單,每年發放工人工資超過150萬元。”姚秉忠補充道。
在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眾多忙碌的工人中,王麗每天的工作除了分揀剔除小黃姜的殘次品,還負責包裹貼單工作。“干的都是輕活,按件記工資,平均每天收入70元,下班還能回家照顧孩子做作業。”王麗說,她家就住在工業園區旁的搬遷小區,每天騎電瓶車上班很方便。
“一個月工資6000元,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阮發沙與王麗同樣來自附近的搬遷小區,他負責貨物搬運與卸載,比一般的分揀工收入要高出不少。
“我們將進一步引進優質企業進入園區,優化運營流程,助力鎮寧農特產品出山。”吳澤表示,黔貨雲倉·鎮寧節點倉通過不斷優化流程,降低快遞物流價格,提高人工效率和倉儲效率。下一步,鎮寧將以黔貨雲倉為龍頭帶動集聚效應,吸引更多電商企業入駐園區,讓鎮寧“小農戶”與全國“大市場”有效對接,助推鄉村振興。(文/圖 伍水清、郭黎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