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市合馬鎮:山桐子迎來大豐收
眼下,仁懷市合馬鎮新坪村6800畝山桐子隨風搖曳,紅果挂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山桐子,又稱山梧桐、半霜紅、油葡萄等,是國家戰略儲備樹種之一,其果實是一種純天然的木本食用油,被譽為“樹上油庫”。
山桐子挂滿枝頭。
在合馬鎮新坪村山桐子種植基地,一排排山桐子錯落有致,紅色果實挂滿枝頭。樹下,村民正手持工具採摘挂滿枝頭的鮮果,挑揀、裝袋、搬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今年我家山桐子結得比較好,就這兩棵樹可以採摘300斤左右,今年我家總的可以採摘7000左右,公司2元/斤收購,能賣到10000多元錢。”合馬鎮新坪村村民陳登會說。
山桐子喜獲豐收。
2017年,合馬鎮通過退耕還林政策,發展山桐子種植。今年是村民陳登會家採收山桐子的第三年,說起山桐子種植,他感慨萬千,以前自家土地就種植高粱、玉米等,林地直接沒有經濟效益,如今發展了山桐子,他家每年都能多增加一份收入。“我們可以在高一點的山桐子林地下種玉米、高粱,所以說我們這是雙贏。”合馬鎮新坪村村民陳登會說。
待採摘的山桐子。
村民王育猛是村裡第一批種植山桐子的,也是最早受益的村民之一,他一邊採收自家的山桐子一邊介紹,現在他們村山桐子產業越來越好,不僅技術統一管護,收購也有保障,他們栽種積極性也很高,今年他們家17畝山桐子正陸續採摘中。“以前我們零星土地沒有收入,后來發展了山桐子增加了收入,還有公司收購,所以我們有信心,要繼續發展這個產業。”王育猛說。
在挂滿紅彤彤果實的樹下,除了村民們豐收的笑顏,還有仁懷市林業局技術人員忙碌的身影,他們在基地查看山桐子品質和挂果情況並做好測產記錄。“我們做好不同區域單株山桐子測產工作,從樹的栽種、挂果時間、單株重量做好統計,掌握山桐子每年的生長情況,在對山桐子的水肥供給、病虫害防治進行科學分析,針對性做好管護措施,進一步讓山桐子增產增效。”仁懷市林業局林業產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敏說。
林業局技術人員正在測產。
山桐子含油率36%,比大部分傳統油料作物高,可提煉亞油酸、生物柴油,油餅可制成有機肥。為推動山桐子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山桐子基地旁邊便是收購點,村民們能把採摘好的山桐子第一時間運送到收購點進行分揀、過秤、結算。“我們今年山桐子挂果面積達80%,持續收購時間20天左右,今年預計收採收鮮果70余噸,按照10斤鮮果榨1斤油,預計產值120余萬元。”貴州省仁懷市新華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育現說。
採收裝袋好的山桐子。
近年來,合馬鎮立足發展實際,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統籌勞動力、土地、技術等要素,整合資源優化配置,以引進新華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契機,採取“黨支部+公司+農戶”模式,發展6800畝山桐子產業,覆蓋農戶共1700多戶,今年是山桐子挂果的第三年,村集體經濟新增14000余元。“近年來,我們加快山桐子產業的發展步伐,新增了200畝種苗基地。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管理模式,做好技術服務,指導農戶做好山桐子的管護和培育工作,提高山桐子成活率,切實推動新坪村山桐子產業的發展。”王育現說。(文/圖 涂順菊、龍蘋、徐義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