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安順:“口袋公園”讓“轉角遇見美”

2024年11月13日09:17 |
小字號

青蔥的樹木、盛開的鮮花、蜿蜒的道路、舒適的座椅、特色景觀小品等便民設施配備齊全……近年來,安順市按照鞏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的總體安排,並在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更新等工作中對“口袋公園”項目進行統籌,一個個小而美、融合創意與功能的“口袋公園”相繼建成,讓“轉角遇見美”的幸福願景逐漸成為現實。

這些公園或位於繁忙的街道旁,為過往行人提供片刻的休憩﹔或隱匿於居民區之間,成為鄰裡間交流互動的溫馨場所,不僅提升了城市的“顏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把幸福裝進了市民的“口袋”。

因地制宜,打造綠意微空間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願景。

市園林局園林規劃科副科長張建介紹,202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發布《關於推動“口袋公園”建設的通知》,加大推進各地區“口袋公園”建設工作以來,安順市高度重視,以安順入選全國第二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為契機,著手推進“口袋公園”建設。而“口袋公園”建設是我們鞏固國家園林城市的重要抓手之一,對老舊城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

“口袋公園”也稱袖珍公園,是面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形狀多樣、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面積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間。作為城市微更新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城市綠色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袋公園”具有用地靈活、簡潔實用、環境友好等特點,在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和活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安順是如何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園”的?

“‘口袋公園’是利用城區的邊角地、零碎地、閑置地等,通過見縫插針式布局建設的貼近市民生活的城市‘微空間’。”張建回答道,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反復對城市的閑置空地進行科學研判和設計,對適合改建成“口袋公園”的閑置空地進行因地制宜的改建,讓轄區群眾感受到便利的同時,也能在茶余飯后擁有更多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位於安順鳳凰學校門口的“口袋公園”——龍泉公園就是其中之一。

“公園就在學校門口,環境很好,我們接送孩子時可以有地方坐著休息,緩解了上下學門口擁擠的情況。”正在安順鳳凰學校門口的公園長椅上耐心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楊陽,對於學校門口建設的龍泉公園贊不絕口。

2023年,在充分征求市民意見后,選擇在龍泉路的2000平方米綠化地塊進行“口袋公園”提升改造。今年9月龍泉公園開工改造完成,公園在增添植被花卉的同時,合理規劃園路以及配置更多景觀座椅和燈具,有效緩解了學校門口擁堵狀況,解決上下學接送難、家長等候休息難等問題。

“‘口袋公園’的建設在選址上遵循了盡可能在人口密集區域、更多輻射周邊居民的原則,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充分吸納群眾意見,充分整合利用城市閑置空間資源,堅持融入生態環保理念,注重保護現有植被,減少人為干預,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綠地自然生態。”張建告訴筆者,2023年安順建設“口袋公園”8個,2024年建設“口袋公園”6個。

美化環境,增添宜居新景致

“口袋公園”的建設,讓城市的“邊角料”變廢為寶,也讓更多人享受到了城市綠色的福利。

在燕安公園,通過強化園路設計,採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和藝術坐凳,增強公園功能,增添新景致﹔在龍泉公園,通過種植大量不同顏色的繡球花來增強景觀效果,為市民提供視覺上的觀賞﹔在西秀區高級中學附近,西高口袋公園種上了各種各樣的綠色植物,還設置有藍色步道和石板小路,“顏值”很高……

據了解,“口袋公園”內的植被經過精心挑選,既有觀賞價值,美化了城市環境,又能起到淨化空氣、調節微氣候的作用。這些綠色植物仿佛城市的“肺”,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清新、健康的生活環境。

在位於西秀區北山路與北城路交叉口的“口袋公園”內,沿著干淨整潔的青石路一路走來,可以看見兩旁的綠植郁郁蔥蔥,中間點綴五顏六色的鮮花,讓這片土地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別看這裡不大,設計很精巧。”張建告訴筆者,北山路與北城路交叉口緊挨北山小區,廣泛征求附近居民意見后,在原有的衛生間、北山路綜合服務站基礎上,把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相結合,設置多種綠植花卉、休閑座椅,將不起眼的“零碎地”變成“金角銀邊”。北山口袋公園不僅是居民游憩地,還是景觀植物圍繞的街邊游園綠化場地。

近年來,安順持續推進中心城區“口袋公園”建設,以小項目、小工程、小投入,打造百姓家門口的體驗式、沉浸式“小公園”,實現城在園中建、人在園中居,讓居民在美麗、舒適、愜意的身邊景色中享受宜居生活。

便民利民,增進百姓幸福感

環境優美的“口袋公園”不僅扮靚了城市的微空間,更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美景的同時,感受到便利,不知不覺中收獲幸福感和滿意度。

一邊是安靜舒適,一邊是車水馬龍,位於機場路和迎賓大道十字路口的“口袋公園”,已成了周邊居民散步休閑的首選地。它雖然不像綜合性公園功能豐富,但足以滿足周邊居民休閑、健身、娛樂等需求。盡管已進入植物枯萎凋零期,仍能看出樹木的設計痕跡,木質座椅讓人們休息時也不會感到冷意。

而這個安靜舒適的機場路口袋公園以前卻是讓人“避之不及”的尷尬之地。

說起公園被改造前的樣子,大雲村安置小區的居民李文元連連搖頭:“以前這裡是一塊荒地,地塊內混雜著居民菜地、雜物、建筑垃圾、荒草等,臭氣熏天,簡直苦不堪言。”如今荒地改造成為干淨整潔、休閑娛樂的機場路口袋公園,李文元別提多開心了。

“口袋公園”的魅力在於其方便和實用。該市堅持以便民為核心,圍繞綠化活動場地不足區域,巧妙利用城市邊角地、閑置地,打造出百姓家門口的“會客廳”和“小公園”,真正讓綠意走進社區、貼近生活。

以前,平壩區安平街道陽光小區的內澇積水問題一直困擾著居民們。2023年,陽光小區“口袋公園”——陽光公園成功打造,這裡已成為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每天早上8時左右,隻要有空閑時間,家住陽光小區10余年的越祖學,都會到陽光公園走走。這裡山水和綠植相映襯,設置了健身器材、休閑座椅等設施,成為附近居民健身鍛煉、圍坐下棋、跳廣場舞的好地方。

越祖學開心地告訴筆者:“原來這裡環境很差,到處都是垃圾,下雨還經常被淹。現在家門口建了一個‘小公園’在槎白河河岸邊上,各式各樣的花草繁茂,真的感覺到現在的生活越過越好了。”

“口袋公園”的建設,不僅是一場城市綠化的改革,更是一次民生福祉的提升。這些小巧而精致的公園,以其因地制宜、綠色生態、便民親民等特點,成為了市民身邊的綠色樂園,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與魅力,也極大地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安順市人民政府網)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