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推進“一圈兩場三改” 兌現城市美好生活

民生無小事,一點一滴、一樁一件都連著民心民意。隨著“一圈兩場三改”一件件民生實事的不斷落地,清鎮市民的生活正在發生著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新變化。
11月8日,在清鎮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地下停車場,機動車停車泊位規劃整齊,各類車輛停放有序,沿著車道順勢而下到達負二層,工作人員正在對機械車位組件進行焊接及安裝工作,部分車位已經安裝完畢……
安裝完成的機械車位。彭克貴攝
“項目是去年開始實施建設的,已經完成86個停車位的投入使用,現在正在施工的是我們的機械停車位,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預計11月中旬投用,全部交付后可提供220多個車位。”據清鎮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停車場項目負責人鄒安發介紹,一直以來,中環國際生活圈片區停車難現象都較為突出,周邊醫院、商圈、住宅集聚,人流量和車流量較多,對停車需求量較大,停車資源緊缺,給周邊居民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針對這一情況,清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謀劃,把清鎮市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停車場項目納入2024年“一圈兩場三改”的項目,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間以及拓展地下空間,盡可能地提供更多停車位,為前往婦幼保健就醫和周邊生活休閑的居民提供便利。
隨著這一批停車位的投入使用,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周邊停車緊張問題。
近年來,清鎮市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人口逐漸增多,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增加優質學位供給,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清鎮市“一圈兩場三改”工作聚焦“教育難”問題,全力推進教育項目建設,讓越來越多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中環路段,清鎮市婦幼保健院對面,一所高顏值的新學校引人關注——清鎮市第三中學教育集團中環校區。
走進清鎮市第三中學新校區,映入眼帘的綠植布局得錯落有致,寬敞明亮的新教室、一排排整齊的新桌椅、干淨整潔的食堂以及課間休憩嬉戲洋溢青春活力的學生……呈現著一番新氣象。
清鎮市第三中學教育集團中環校區。彭克貴攝
“我是今年上七年級的學生,在這生活學習已經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了,新學校的環境好、氛圍好,離家也近,在這裡很開心。”在該校就讀的學生趙鑫琇對新學校表示非常滿意。
據了解,清鎮市第三中學是今年“一圈兩場三改”的教育項目之一,經過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全校2200余名師生於9月開學之際如期入住新學校。該項目佔地面積58236平方米,專用教室50余間,配建標准的足球場、籃球場、多功能報告廳、圖書館以及配有獨立衛生間和淋浴間的宿舍等設施,可滿足師生們生活學習休閑鍛煉等多方面的需求。
“‘硬件’不斷完善,‘軟件’也要緊跟步伐。”副校長俞國文表示,下一步將會加強學校管理的全面提升,建設過硬教育隊伍,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優質教育。
在食堂有序就餐的學生。彭克貴攝
新學校的投入使用,可提供學位3000余個,極大緩解了中環生活圈及周邊鄉鎮的學位供給壓力,讓更多家庭在家門口就解決好“上學難”問題。
清鎮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滿足群眾的生活需求”為根本,統籌盤活、精准調配資源,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抓細抓實“一圈兩場三改”建設工作。自“一圈兩場三改”工作啟動實施以來,清鎮市緊緊圍繞“謀、投、建、管、用”工作要求,建立完善“一圈兩場三改”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推動建設566個民生項目落地投用,覆蓋教育、文化、養老、消防、停車、老舊小區改造等方方面面。隨著民生實事件件落實,群眾呼聲得到回應,公共服務短板不斷補齊,各項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城市面貌不斷煥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兌現。
截至目前,清鎮市今年推進的31個“一圈兩場三改”民生項目已完工28個,完成總體進度的90%,整體工作進入收尾階段。按照“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早見效”的工作思路,清鎮市一方面全力推進剩余在建項目盡早完工,另一方面向社會廣泛征集線索,積極謀劃新項目,持續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各項工作進一步走深走實。
“2025年,我們將聚焦群眾需求,秉承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重點圍繞‘一老一小’‘教育難’‘就醫難’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工作提質增效,不斷為群眾添便利,給幸福加砝碼,讓群眾在家門口感受到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清鎮市經濟發展研究服務中心主任、一圈兩場三改專職副主任李玲玉如是說。(楊燕華、彭克貴、劉冰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