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點亮多彩貴州的萬家燈火

——貴州電網75年跨越式發展紀實

2024年09月30日11:42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75年風雨兼程,75年滄桑巨變。

一代代貴州電網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貴州電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發展中不斷壯大,在創新中不斷攀升,電網網架更加堅強,供電服務更加優質,數字技術應用更加深入。

電,漸漸由點點微光,匯集成光輝絢麗的海洋,不斷鋪就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騰飛之路,點亮了多彩貴州的萬家燈火。

主干電網與城鄉電網協調發展 電力保障堅強有力

初秋時節,在興仁市巴鈴鎮,300余名工人干勁十足,機器轟鳴聲、鋼架切割聲交織在一起,加快建設著500千伏仁義輸變電工程。

與此同時,在300余公裡外的遵義市余慶縣白泥鎮新寨村,幾位電力工人也在將10千伏余滿線桐木坪公變“以舊換新”,把100千伏安的變壓器升級為200千伏安,徹底解決季節性過載問題。

1、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黨員突擊隊”正在安裝變壓器。陳舉 攝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黨員突擊隊”正在安裝變壓器。陳舉攝

這一大一小的建設場景,是主干電網和城鄉電網齊頭並進的生動縮影,在如今的貴州大地,不斷上演。

然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貴州還沒形成電網,是“一窮二白”的狀態。為此,75年來,貴州電網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把確保電網安全運行和可靠供電作為重中之重,持續完善電網網架,推動主干電網和城鄉電網協調發展,加快推進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堅強保障。

75年來,貴州電網網架持續完善。

1958年,貴州35千伏電網形成。於改革開放的1978年形成220千伏電網。1992年12月,首個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

2、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對配變進行更換。陳舉 攝

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對配變進行更換。陳舉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電網網架呈規模化發展趨勢。2022年,220千伏電網實現縣域全覆蓋。2023年,“三橫兩聯一中心”500千伏目標網架全面建成。

75年來,貴州農村用電愈發向好。

貴州農村用電自1950年開始起步。歷經了1986年“縣縣通電”,1999年“鄉鄉通電”,2003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同網同價”,2007年“村村通電”,2009年“戶戶通電”后,於2019年再上新台階,實現全省以市為單位的農村用電指標全部超過國家標准。

貴州電網的75年,作為“大動脈”的主干電網,規模越來越大、電壓等級越來越高,更可靠、更強勁﹔作為“毛細血管”的城鄉電網,從細微之處延伸到廣袤天地,更深入、更廣泛。兩者“手拉手”,一同助力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與強勁電網相伴的,是貴州發電裝機的跨越發展。根據貴州電力行業協會數據,截至2024年8月底,貴州全省發電裝機容量達8899萬千瓦,相較於解放初增長超2.9萬倍。

數字化和科技引領創新發展 電力新質生產力日益提升

在貴安,貴州電網智能作業中心的監控室內,當按下“一鍵起飛”指令,無人機在電網員工遠方操作下開始巡線任務。傳回的資料,AI通過算法自動識別出21類缺陷,從而確保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這是貴州電網輸電線路實現無人機“一鍵起飛”自助巡檢后,全省4.9萬公裡、17萬基杆塔日常巡維的“常態”,相對於傳統人工巡視,效率提升了150%。

在銅仁,貴州電網首座智能化試點變電站——銅仁220千伏太平變電站內,一台新一代5G智能機器人,搭載有28個高精度傳感器和4組高清攝像頭,具備紅外測溫、圖像算法識別等功能,代替人工完成了“自動巡檢+智能分析+風險等級+處置方案”一體化作業。

3、在銅仁市500千伏變電站,5G智能機器人和運維人員正在對變電站內主要供電設備開展巡視工作。陳濤、陳廈華 攝

在銅仁市500千伏變電站,5G智能機器人和運維人員正在對變電站內主要供電設備開展巡視工作。陳濤、陳廈華供圖

“從接收指令到完成工作,智能機器人隻需要50分鐘。”銅仁供電局變電管理一所變電智能作業班副班長周敬余介紹,相比過去人工巡視所需的12小時大幅減少。

如今,貴州已有智能變電站313座,變電巡視“機器代人”率達50%以上,有效解決了變電站分布廣、路程遠的運維難題。

75年來,無論是電力線路還是變電站的運行維護,都歷經了從人工到信息化、數字化再到如今智能化的深刻轉變,成為發展電力新質生產力的生動注腳。

在此過程中,科技的力量也得到彰顯。

冬季輸電線路覆冰是貴州電網面臨的最大挑戰。2008年特大冰災后,在南方電網公司主導下,以貴州電網為試點深入開展防冰技術研究,先后攻關“電流精准可控直流融冰技術及系列裝置”“直流融冰裝置等效試驗”“山區輸電線路覆冰精准監測”等技術,成功解決了輸電線路覆冰這一世界難題。

4、在南方電網貴州遵義供電局智能作業班,工作人員通過智慧運行支持系統(變電)查看變電站巡視情況。龍定錦 攝

在南方電網貴州遵義供電局智能作業班,工作人員通過智慧運行支持系統(變電)查看變電站巡視情況。龍定錦攝

如今,冬季雨雪凝凍天氣再次來臨時,貴州電網人已從容不迫。

而有效防范苗鄉侗寨的火災隱患,是貴州電網人面臨的又一挑戰。

“電力指紋”技術因此應運而生。

在黔東南州西江千戶苗寨的酒店、民房、商店,363套帶有“電力指紋”技術的插座已安裝試用。

不同於普通插座,它能通過運行設備在電網中留下的電流、相位、諧波等蛛絲馬跡,識別設備的類型、參數、狀態等特征,在火災發生前及時發現和控制危險用電設備、用電行為、電氣事件,做到一秒鐘識別設備類型和隱患,一小時識別設備參數,一周識別用戶用電行為習慣,從而實現電氣火災的主動消防和事前預防。

堅持推進綠色發展 新型電力系統形態初具

今年5月底,貴州新能源裝機突破2000萬千瓦,佔到全省統調裝機容量的30.4%,超過水電成為貴州電網第二大電源。

以2011年首台風力發電機投運為起點,歷時13年,貴州電源結構實現了由傳統“水火互濟”向“水火風光儲”多能互補的轉變。

5、在銅仁市石阡縣的大頂山風電場,24台挺拔的“大風車”迎風轉動,源源不斷輸送綠色能源。陳廈華 攝

在銅仁市石阡縣的大頂山風電場,24台挺拔的“大風車”迎風轉動,源源不斷輸送綠色能源。陳廈華攝

與之相伴的,是貴州電網並網通道的大力建設。依托“三橫兩聯一中心”500千伏網架,打通了貴州西部風光清潔能源送出大通道,滿足貴州西部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送出,有效助力了新能源的並網發電,有力保証了貴州連續多年新能源發電利用率均超過99%。

到2024年底,貴州電網將建成西部3000萬千瓦新能源送出輸電通道,新增接入新能源裝機400萬千瓦以上,新型儲能300萬千瓦,滿足清潔能源就地消納。

面對新能源的飛速發展,貴州電網積極應對新的挑戰。

——電力調度更加精細、可控。針對新能源發電間歇性、波動性等特征,貴州電網建成新能源可觀可測可控一體化綜合應用平台,風電、光伏短期預測准確率提升至75%、85%以上,為新能源精細化調度運行提供了強力支撐。同時,以黔西南州為試點,建成省地兩級“水火風光”AGC(自動發電控制)協同控制系統,實現了所有新能源場站並網的“可觀可控、有序發電”。

6、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和亭光伏發電站。盧關文 攝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和亭光伏發電站。盧關文攝

——發展農村分布式光伏有了示范。在南方電網近零碳示范區——六盤水羊場鄉納木村,貴州電網全面建成分布式智能電網,將新能源、儲能、充電樁等多種能源形式深度融合,推動農村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潔發展,助力納木村光伏消納能力提升30%以上,滿足了大規模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和鄉村生產生活的電氣化需求。目前,相關技術已在貴州的盤州、紫雲、望謨、六枝、湄潭、平塘等市縣推廣應用。

——“微電網”發展邁出步伐。在興義市桔山街道建成貴州省首個光儲充一體示范充電站,既可與外部電網並網運行,也可孤立運行,共有充電槍22支,630千伏安的儲能光伏發電6個小時就能“充滿”,可以為10至12台車充電,余電還可以上網。(張祁、吳有康、龍定錦)

(責編:李永馨、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