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新聞頭條

示范區建設為畢節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寫在中國光彩事業畢節行活動舉辦之際

本報記者 馬躍峰 蘇 濱
2024年09月27日08: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翻過一道道梁,轉過一道道彎,沿著蜿蜒曲折的盤山路,來到“懸崖下的村寨”——貴州畢節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

一棟白色小樓前,村民趙玉學翻看手機上的黃粑訂購信息,密封包裝,忙個不停。“山好水好,做的黃粑特別甜,路通了,賣出大山不是夢。”趙玉學說,他在外打工多年,2021年,看鄉村旅游火了,回家干起黃粑作坊,還把自家樓上改成農家樂,吃上旅游飯。

畢節,曾是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的典型。上世紀80年代,國務院批准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統一戰線“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畢節。“地域”幫扶,即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分別定點或對口幫扶畢節的8個縣(市、區)。“領域”幫扶,即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及統一戰線有關方面聚焦科技、產業、教育、健康和人才五大領域,將幫扶活動拓展到畢節全市。作為組團式幫扶項目,中國光彩事業畢節行活動將為畢節市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推動綠色轉型,增強高質量發展動能

秋天的納雍縣國有化作林場,抬頭,茂密的枝葉層層疊疊,撐起片片綠蔭﹔腳邊,林地為床,鬆針做被,一顆顆紅托竹蓀破殼而出。

“樹上背石斛,樹下生黃精,竹蓀蛋中長,木耳站成排。”行走納雍,一句順口溜,道出綠色林地到金色寶地的變化。

“林場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坡度平緩,土壤非常適合種植環境要求高、經濟價值大的紅托竹蓀。”貴州金蟾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楊衛說,公司種植1000畝紅托竹蓀,從菌種研發、菌棒生產到菌菇銷售,帶動100多人就業,年產值超3000萬元。“我們探索‘林菌+林藥’輪作,還通過實時採集光照、溫度、濕度等數據,建設智能種植基地,可以實現一年四季種植,帶動群眾持續增收。”

因地制宜高質量發展林下經濟,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助力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

“之前採摘紅托竹蓀,會扔掉菌蓋、蛋殼。后來跟中國科學院、省農科院合作,加強菌種培育、篩選,發力后續深加工。現在菌蓋做成素毛肚,富含角質層的蛋殼做成化妝品、保健品,紅托竹蓀全身都是寶。”楊衛說。

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畢節主動踐行富礦精開,加快推動綠色轉型。

黔西市煤炭資源豐富,每年約有124萬噸精煤成為原料。“黔西電廠以火電為主,發電時產生大量蒸汽,為黔希化工等煤化工企業提供生產動能﹔黔希化工生產形成的富余一氧化碳,又是下游企業生產碳酸二甲酯的原材料。”畢節市能源局副局長唐兵說,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當地集聚43家上下游企業。

今年7月31日,由南方電網貴州送變電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500千伏威赫電廠送出工程正式投運,為推動高硫無煙煤高效清潔利用、促進新能源消納打下基礎。

2023年,畢節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新能源累計總裝機552萬千瓦,年發電量86.63億千瓦時,兩項均為貴州省第一。

開發人力資源,強化高質量發展支撐

獲批建設3所技工院校、3個職業技能培訓基地、1個公共實訓基地,項目總量排名全省第一﹔

培育“陽光人社·溫暖萬家”黨建品牌,助推公共管理行業工資增速連續3個季度排名全省第一﹔

在全省率先建立勞動爭議聯調聯處機制,率先推進欠薪維權“網上辦”﹔

…………

2023年,畢節市人力資源開發成績亮眼。從試驗區到示范區,畢節牢固樹立“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理念,以發展職業教育為重點,全面提高人口素質。

走進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數智制造產教融合實訓中心,一條機電一體化生產線引人關注。

“這是工業機器人實訓系統,對標智能制造技術集成應用方向,由民革中央引進企業投資。”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邱國援介紹,學生可以學習工業機器人安裝調試與編程,掌握信息化系統、物聯網系統、數字化系統等應用,從而帶動就業。

畢節是人口大市,如何將人口優勢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通過高質量人力資源開發,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按照‘建設一批培訓基地、打造一批勞務品牌、培育一批技能人才’的工作思路,狠抓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畢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張和國說,2023年,畢節獲批建設3所技工院校、3個職業技能培訓基地、1個公共實訓基地。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畢節聚焦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深入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同心智力支持工程’、院士專家柔性引進項目、教師‘特崗計劃’‘銀齡計劃’等,支持用人單位設立‘候鳥型’人才工作站,通過顧問指導、短期兼職、退休返聘等方式吸引省內外人才。”張和國說,截至2023年末,全市人才資源總量提升至124萬人。

對外,建強外出務工服務一張網﹔對內,完善市內就業服務一張網。今年以來,畢節優化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監測和返崗服務,穩定就業群體,增加務工收入,累計監測返鄉勞動力77.9萬人,返崗就業85.4萬人。

創新體制機制,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從LED芯片分選、LED燈絲封裝到LED燈絲燈生產,從健康照明、檢測認証到光學玻璃材料,七星關區集聚12家高新技術企業,形成年產值約3億元的光電產業鏈。

畢節何以成為貴州LED照明產業重要發展區?以組團式幫扶為基礎,以聯引公益資源為契機,立足政策、資源、人口三大優勢,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實施“市場換產業、資源換投資”。

2015年5月,在致公黨中央、致公黨貴州省委協調支持下,貴州致福光谷產業園落地七星關區。同時,七星關區政府投資近3000萬元,建設貴州致福光谷光創服務中心,配有光色電九大檢測研發實驗室,為企業提供產品研發、檢測認証、技術支持等。

“引進12名專家,與省內外高校、研究所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取得不少專利成果。”貴州致福光谷光創服務中心負責人何啟鵬介紹。落地企業免費使用中心的研究成果,既吸引光電產業鏈集聚,又加速新技術轉化應用,“通過孵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建立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貴州乃至西南地區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何啟鵬說。

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以優質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

“5年來,市縣兩級重點推動的改革事項分別為124項、630項。制定出台《畢節市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實施方案》,明確163項改革任務和清單,以改革促發展。”畢節市委政研室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張柳青說。

黔西市雨朵鎮推進村級基礎數據“一張表”統計改革,通過抓報表清理、數據採集、數據聯通、平台運行等,構建起一次採集、多方共享工作格局,有效減輕基層負擔。

“現在,數據填報減少一半,效率更高。”雨朵鎮黨委書記付慶梅說。

統一戰線重點聚焦畢節市科技、產業、教育、健康、人才五大領域,創新開展“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打造一批示范點,走出一條服務改革發展的新路子。

通過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發揮統一戰線助力改革發展的重要作用,一幅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的畢節示范區新畫卷,在烏蒙山間徐徐展開。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27日 第 16 版)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