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彩事業畢節行︱校企深度融合 共育技能人才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21個專業,1377名畢業生,就業率89.91%。今年,畢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畢節工職院”)從全市脫穎而出,拿下職校就業率“榜一”。
“全市第一、全省前五,以前都不敢想。”畢節工職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胡逸鯤頗為感慨。他說,原來學校有好多專業,但因與市場需求有差距,一到畢業季,老師和學生都在發愁。
畢節工職院拓海學院。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學生求職難,企業用工荒。作為一家以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為主的企業,貴州拓海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2014年進駐畢節時,急需各種專業技能型人才。“招不到人,各大職校沒有專業對口的。”相關負責人林彬記憶猶新。
結合這一情況,畢節工職院迅速調整專業設置,圍繞現代物業管理建成拓海學院,與企業進行聯合辦學,填補了畢節市物業行業職業教育的空白。“根據約定,畢業生可選擇直接到企業就業。”胡逸鯤說。
畢節工職院實訓基地一隅。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破除“閉門造車”,培養更多“管用”人才。此后多年,精准對接企業需求,以合作共贏驅動產教深度融合,逐漸成為畢節工職院打造特色職校的共識。
浙江平湖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00余家。搶抓東西部協作機遇,畢節工職院與平湖市人社局簽訂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協議,由平湖市每年提供100萬元人才培養經費,並引薦優質企業與畢節工職院共建就業實習基地。
“充分發揮東部地區優質企業優勢,共同開展學生管理、實習、培訓和科研合作。”胡逸鯤表示,通過基地互建和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建立與市場、企業對接的人才培養機制,達到“入學即入職”“進校即進企”“畢業即就業”效果。
省內外優質企業與畢節工職院共建就業實習基地。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與平湖市合作,是畢節工職院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
為實現“學生”與“工人”角色無縫銜接,推動職業教育專業、地方產業、學生就業“三業聯動”,畢節工職院堅持政府主導、行業參與、學校聯動、企業融入的辦學模式,不斷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
近年來,畢節工職院先后與廣州市建筑集團、貴州拓海生活、浙江康普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上海振華重工等省內外大中型企業簽訂協議,合作開辦“訂單班”,定向培養裝配式建筑施工、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等實用型技能人才。
畢節工職院校園一角。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截至目前,各‘訂單班’累計招錄學生500余人。”胡逸鯤告訴記者,畢節工職院與省內外企業攜手,通過共建產教融合基地、舉辦二級學院和“訂單班”等方式,不斷創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多贏發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開辟了畢節職業教育異地培養技能人才的新路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