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彩事業畢節行 | 畢節:同心開發“人力資源” 充分釋放人才紅利
走進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鄉村振興數字化創新產業學院,一批批“數智學徒”,從這裡走出大山、實現夢想﹔在納雍縣“東遷西歸”產業孵化園 ,一批批“東遷”學生,習得職業技能后,紛紛“西歸”,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一年多來,畢節乘著統一戰線“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的春風,推動人力資源開發從“量”向“質”的轉變,不斷為建設西部地區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基地夯實根基。
人才培育提素質
曾幾何時,納雍縣面臨教學水平亟需提高、教學資源亟需豐富的迫切需求,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外出求學,生源流失嚴重。
問題如何進一步破解?民革中央以務實的責任與擔當,聯引中國關工委教育中心東北師大附中等社會資源,創新開展“教育深耕計劃”,計劃用五年時間,多措並舉幫助培訓納雍縣教師隊伍,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助力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辦群眾滿意的教育。
效果幾何?在納雍縣第五中學,推門聽課已成為一項常態化活動。近段時間,學生們發現,推門聽課的老師有了新面孔。他們是來自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三位教師。
課堂上,教師授課以問題為導向,給學生們留足思考的空間,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納雍縣第五中學語文老師盧鳳喜深有感觸。他說:“以前,上課的模式多是‘大合唱’,老師拋出一個問題后,學生們一起來回答,雖然感覺課堂比較熱鬧,但是效果並不是太好。”
隨著“深耕計劃”的深入實施,本地教師紛紛轉思想、轉觀念、轉作風,吸收先進教學模式。如今納雍的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教學質量逐步提升。
一年多來,統一戰線聯引優質的資源和知名專家,以人才培育為抓手,通過“民盟鄉村振興大講堂”“長頸鹿教室”“同心彩虹”“同心樹人”“筑夢鄉村”“筑夢師者”“筑夢醫者”等培訓品牌,線上線下為畢節培訓各類人才35.78萬人次,為畢節高質量發展夯實人才根基。
智力支持助發展
時下,走進撒拉溪鎮龍鳳村,郁郁蔥蔥的馬鈴薯花迎風搖曳,漫山遍野的刺梨樹郁郁蔥蔥,即將迎來大豐收。
得益於“龍鳳科技小院”團隊的智力支持,當地的刺梨、馬鈴薯等產業快速發展。
“龍鳳科技小院”是貴州成立的第一個科技小院。作為民盟中央協調中國農業大學派出研究生在撒拉溪鎮龍鳳村建立的團隊,“科技小院”以龍鳳村的刺梨、馬鈴薯與跑山雞產業為抓手,將科技化、生態化植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這個技術能夠在肥料施用量減少60%的情況下,每畝地的馬鈴薯產量還能提高1400斤左右,我們的收入至少提高了25%。”村民路紹志高興地說。
通過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幫助村民提升就業技能和技術,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只是統一戰線發揮智力優勢,助力畢節人力資源開發的其中一方面。
2023年7月,中共中央統戰部出台了統一戰線“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畢節的有關方案,由民革中央和中華職教社牽頭助力畢節人力資源開發。統一戰線聞訊而動,結合統戰所能、畢節所需,針對性對症下藥、開出“良方”。
一年多來,統一戰線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成立中央、省級專家指導組,59名專家受聘,為畢節注入智力活水﹔聯引知名專家16名擔任(兼任)畢節醫院(高校)院(校)長,為畢節發展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校企合作添動力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娃,梅大江回想自己進入鄉村振興數字化創新產業學院的經歷有些感慨:“如今,我不僅學會了技術,還找到了未來人生之路。”
鄉村振興數字化創新產業學院是致公黨中央聯引黨員企業畢節橫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依托致公黨中央與廣州天河共建的“數字小院”與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該學院通過“產教研賽創”形式探索形成“中職+高職+數智學徒”模式,培養熟悉行業領域知識並具備信息化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推動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如今,這所學院為無數“山裡娃”插上了夢想的翅膀。23歲的梅大江因“數智學徒”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對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我們更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按企業所需培養人才。當學徒們在企業學到先進生產經營理念和專業技術后,還可返鄉創業,通過‘數字小院’等平台助力家鄉的發展。”畢節橫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德暉說。
如今,越來越多像“梅大江”一樣的年輕人,走進鄉村振興數字化創新產業學院,走出大山。
鄉村振興數字化創新產業學院,只是統一戰線聯引優強企業與畢節職業院校合作共建,為人力資源開發添智賦能的一個縮影。
一年多來,統一戰線聯引10家優強企業與畢節有關職業院校簽訂合作協議,開展校企合作,為更多大山學子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實踐平台。
校校合作促發展
永康市被稱為“中國五金之都”,擁有超過14萬戶的各類經營主體,但在市場規模逐漸擴大的同時,“招工難”問題也日益凸顯。
與之不同的是:納雍縣面臨勞務輸出困難、技能人才短缺等問題。
在民革中央的聯引推動下,永康市與納雍縣簽訂了《友好合作框架協議》,實施“東遷西歸”項目。
以人力轉人才。立足人口大縣優勢,納雍中等職業學校與浙江省永康市職業技術學校達成合作辦學,通過“訂單式”培養,讓納雍人力資源“東遷”,接受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職業培訓后,再“西歸”返回家鄉就業、創業。期間,納雍縣搶抓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政策機遇,實施幫扶“培育增效”行動、名優教師“薪火”培養行動、專業水平“提能”幫扶行動,累計培育各級各類人才3.2萬人次,推動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有效銜接。
目前,納雍職校第一批68名“東遷”永康學生,已有42名取得中級技能証書,即將踏上“西歸”助力家鄉發展的新征程。
一年多來,在統一戰線的聯引幫助下,一家家知名院校與畢節職業院校簽訂合作協議,結下深情厚誼,一項項有助於推動畢節職業教育發展的措施在畢節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發芽,人才勞動技能得到大幅提升,人力資源綜合素質持續提高。(朱顚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