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全國模范教師張富貴:潛心農機教學科研 服務農業農村發展

2024年09月09日18:16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9月8日,慶祝第40個教師節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活動在北京舉行,貴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張富貴獲得全國模范教師稱號。

全國模范教師張富貴,潛心農機教學科研,服務農業農村發展

潛心農機教學科研,服務農業農村發展。

近30年來,張富貴始終堅守在教育一線、科研一線,不斷探索和實踐教學改革,致力於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小時候和長輩們一起干農活,大家是用鋤頭等農具,親身感受到了父母的勞累,鄉親們的辛苦。那時候就想著應用機械將會為大家減輕很多負擔,所以高考時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機械設計專業,沒想到一干就是快30年。”說這話時,張富貴的眼睛裡透露出一絲堅毅。

1991年,他第一志願、第一專業被西南農業大學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錄取,2005年成為貴州省第一個從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畢業的博士,此后在農業機械專業方向上一路前行,風雨無阻。

潛心農機教學科研,服務農業農村發展。

潛心農機教學科研,服務農業農村發展。

在貴州搞農業機械研究,受制於貴州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農業人口佔比大、農機大面積推廣難度大等情況,要發展和推廣農機,張富貴首先要回答“丟不得”“必須搞”“如何搞”三個問題。

“貴州是丘陵山區,不光提供糧食作物,還提供品種豐富的水果和蔬菜。我們不僅要‘米袋子’鼓起來,還得讓‘菜籃子’和‘果盤子’也豐富起來。所以貴州必須搞農機化,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在經過深思熟慮后,張富貴結合貴州地塊面積小、土地坡度大、土壤粘性高等特點及時提出了“貴州農業機械化本土化發展的方向”。“地塊小就考慮機器的靈活性,土地坡度大就研發功率大的機械,土壤粘性高就重點考慮機械的抓地力,總之,要適應貴州的需要,滿足群眾的需要。”他說。

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為了讓機械更能滿足符合貴州的需要,張富貴帶領團隊跑遍了全省各地,研究地形地貌,在適用性、創新性和高效性中不停地試驗和尋找平衡點。

全國模范教師張富貴

全國模范教師張富貴。

覆膜機是目前群眾應用最為廣泛的農業機械,效率上,機械覆膜是人工覆膜的10倍,為了讓這一機械得到廣泛應用,張富貴奔波於全省不同地形、不同坡度、對不同農作物開展不同的試驗和培訓,以滿足不同地區和不同作物的需要。綏陽縣辣椒種植戶鐘承權表示:“用覆膜機進行鋪膜,極大地節約了勞動成本,它的效率是人工覆膜的10倍,這給山區種植農戶帶來了很大的好處,辣椒生產更加規范了,進一步走上專業化的道路,我們也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很幸運生在這個時代,因為我研究的專業和農村農業的發展同頻共振。”國家需要,人民需求,正是這樣的情懷,讓張富貴有了不斷前行的動力和激情,他和團隊先后研發了適用於山區作業的犁耕、播種、施肥、起壟、覆膜、移栽、澆水、烘烤等環節的20多種小型化多功能組合式農機具,有效彌補了辣椒、蔬菜、烤煙、茶葉等經濟作物和經果林生產機械化中的“無機可用”現象,10余項科技成果得到轉化,形成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達5億元以上。

“新型農機的研發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有力措施,解決農村勞動力減少的問題。”張富貴說,將繼續圍繞貴州省農業生產機械化科技需求,以機具小型化、自動化、智能化為目標,以解決部分作物部分環節無機可用、無好機用為目的,繼續堅持科研,為貴州省農機化發展提供裝備與技術支撐。

刻苦科研的同時,張富貴一直潛心教書育人。

全國模范教師張富貴

全國模范教師張富貴。

“他治學嚴謹卻語言風趣幽默,專業上十分嚴苛,生活上卻又對大家關懷備至。他以細致、精致和極致的工作作風,對學生上心、用心和盡心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貴州大學2022級機械專業研究生石國照這樣評價他的導師。

“我喜歡課堂,每次一走進課堂,內心就會變得平靜起來,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張富貴笑著說。

從1995年大學畢業到現在,張富貴從教近30載。30年來,他堅持承擔農機專業本科生《農業機械學》等多門課程教學工作。除講好專業知識外,他常向學生傳達學科前沿知識和科研動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他嚴謹勤奮的治學態度和寬嚴相濟的教育方法深受學生喜愛。

為了讓同學們能夠學好專業課,張富貴一有機會就帶領同學們深入田間地頭,在實踐中感受專業的魅力。“紙上得來終覺淺,張老師經常帶領我們走進田間地頭,一起研發農業機械,一起培訓群眾,一起現場操作機械,從中既學到了專業知識,又真真切切感受到這個專業帶給我們的成就感。”石國照說。

潛心農機教學科研,服務農業農村發展。

潛心農機教學科研,服務農業農村發展。

在教學中,張富貴還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帶領農機團隊教師承擔教育部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農機專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踐》、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建設、省級金課《農業機械學》建設等教改項目。他還帶頭參加教學創新大賽,獲得貴州省一等獎。他以老驥伏櫪的精神狀態躬耕教壇,為貴州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扎根基層、服務鄉村振興、熱愛農機、精通農機、創新農機的復合型人才。

“希望能夠通過課程的知識傳授,讓學生與時代同步、與生產同步、與區域內農業生產發展同步,從而扎根貴州、服務貴州、服務鄉村振興。”張富貴說。(文/康瑞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