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以“河長制”促“河長治”
進入秋季,位於金沙縣的偏岩河猶如一條綠色的絲帶繞城而過,在陽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
水清岸綠的偏岩河岸。蔡正玲攝
在金沙,無論是主河道還是河溝支流,經常能見到巡河人員的身影,他們或查看河水水質,或撿拾沿河垃圾……自全面實行河長制工作以來,金沙縣以建設美麗河湖為目標,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抓責任、抓治理、抓宣傳、抓管理,逐步鋪開金沙“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麗畫卷。
壓實“長”的責任,積極擔當作為。“圍著巡視河段轉一轉,看看河面有沒有漂浮物,沿岸有沒有垃圾,一旦發現問題,就立即處理。”金沙縣五龍街道巡河員劉齊森每周都會按時進行常態巡河。據他介紹,以前河邊垃圾比較多,路過的司機常常隨手將垃圾扔進河裡,自從實行河長制后,大家思想上、行動上都發生了改變,養成了共同愛護這一波清流的好習慣。“水清了,看著舒服,住著舒心,感覺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
自河長制工作開展以來,金沙縣全面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各級河長積極開展巡河工作,努力維護轄區河流環境衛生。同時,設定督導工作組,通過督導檢查,有效督促河長制工作的落實和推進。
水清岸綠的偏岩河岸。蔡正玲攝
“每年夏天,防溺水工作是重中之重。遇到下河游泳、違規釣魚等現象,我們都要及時勸導、制止。”劉齊森說,巡河員的日常工作包括清理河邊的白色垃圾,保持河道環境衛生,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
堅持問題導向,整治出成效。五龍街道精心組織排查工作,對轄區內河道情況進行摸底摸排,著力發現問題、著眼解決問題,並採取針對性措施開展整治工作。
同時,抓好鄉級河長巡河制,黨政主要領導擔任鄉級河長,堅持開展一月一巡查。督促村級河長開展巡查工作,並發揮好巡河員的作用,對巡查發現的問題,及時跟進整改。
針對天氣炎熱情況,在河流、水庫巡查工作中同步開展防溺水宣傳與勸導,用好義務監督員,協助巡查監督,強化岸線保護,加強水污染防治,並不定期開展沿河居民環保問題排查。
在河湖水域保護方面,金沙縣持續抓好長江“十年禁漁”工作。
偏岩河一岸的西瓜基地。蔡正玲攝
作為長江流域的重要一隅,金沙縣堅定落實“十年禁漁”政策,隨著禁漁政策的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在禁漁政策的實施過程中,金沙縣不僅加大對非法捕撈行為的打擊力度,還積極推動漁民轉產“上岸”。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能培訓等方式,幫助漁民們順利實現從捕魚到養殖、種植、旅游等產業的轉型。許多漁民憑借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在“岸上”開啟了新生活。
沙土鎮青山村的柑橘種植基地就是漁民轉產“上岸”的成功典范之一。
“養魚的網箱被取締后,我們轉產‘上岸’發展椪柑種植。今年我新種了30余畝果園,之前近20畝果園每年可產2.5萬公斤果子,產值10多萬元,待新果園投產,產量會更高。”沙土鎮青山村村民李召春說,禁漁前,一排排網箱漂浮在水面,黑壓壓的一片。“大量養魚,投放的飼料較多,魚產生的糞便對水的污染大,每年汛期漲水時,沉澱物浮起來會發出陣陣異味。網箱撤了后,河水慢慢清亮了,周圍環境越來越好。”李召春說。
水清岸綠的偏岩河岸。蔡正玲攝
和李召春一樣,同村的劉德剛也是禁漁成效的受益者,看著眼前山清水秀的景色,劉德剛欣慰地說:“我在烏江邊長大,以前也養魚,那時候,很遠都能聞到異味。清除網箱7年,水質慢慢變好,經常能看到成群的魚兒游來游去。”
如今,金沙縣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漁民們在政府的幫助下實現轉產上岸,找到了新的生活出路。未來,金沙縣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據統計,近年來金沙縣32名縣級河長開展巡河64次,77名鄉級河長開展巡河462次,202名村級河長開展巡河4848次。此外,金沙縣嚴格河湖監管,開展執法巡查,並積極與播州區、修文縣、息烽縣等縣(區)開展聯合執法,加快中小河流治理,並獲批增發國債中小河流治理項目4個2.64億元。
水清岸綠的偏岩河岸。蔡正玲攝
下一步,金沙縣將按照中央、省、市安排部署,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河長制工作總體目標,不斷強化責任落實、問題整改、宣傳動員,持續壓實河長責任,完善水生態環境長效監督管理機制,以河長制促“河長治”,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環境。(胡鳳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