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惠賦能,看畢節這一小鎮洋藋產業何以發“洋”財?
近日,走進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走進燕子口鎮洋藋基地,村民孫尚芬把自家的5畝地流轉出來種植洋藋,採收洋藋的時節又到基地務工,8角一斤,按勞計酬,她背著背篼,彎腰蹲在地裡採挖新鮮洋藋,臉上流露出豐收的喜悅。
“洋藋一次種植,可採收數十年,一年又可多次採收,而且洋藋生命力極強,基本上無病虫害。但要種出優質的洋藋,種子要精挑細選,坑挖深一點,土蓋厚一點,這樣種出來的洋藋產量才高,經濟效益才好。”七星關區永康陽荷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嚴光榮介紹,洋藋又叫陽荷,富含多種氨基酸、蛋白質和纖維素,不僅鮮香可口、風味獨特,還具有祛風止痛、清腫解毒、止咳平喘、化積健胃等藥用功效,既可菜食也可藥用,市場前景非常好。
“利用粉碎油菜稈為主要栽培原料種植陽荷,大力推廣空間套作栽培技術,選育優良品種,可大大提高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畢節市科技局科研誠信科的魏艷科長說。“我們專門在基地推廣示范,為畢節陽荷的高質量發展作好農業技術指導服務。”
今年,今年3月,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作辦公室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第十二批)認定名單,嚴光榮的貴州川銘陽荷種植有限公司洋藋基地被授予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除了流轉土地自種洋藋達5000畝外,她還輻射帶動周邊亮岩、林口、清水鋪、阿市、撒拉溪、長春堡等地群眾種植6000余畝,採收的洋藋主要銷往廣東、福建、深圳、浙江等地。
“鄉村要振興,離不開產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牛鼻子’。我們邀請農業技術人員為洋藋深加工提供科技支持,市場監管部門在廠房布局、設施設備調試安裝、食品安全工藝上為企業護航,積極爭取東西部協作資金洋藋產業項目補助款支持幫助企業解決了修建冷庫難題,稅務部門問需求、送政策、優服務、解難題,打通涉農稅費紅利‘最后一公裡’”……畢節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顧韜表示,“近年來,我們持續優化調整農業特色產業布局,在確保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和耕地保護紅線的前提下,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和示范帶動等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努力讓洋藋產業提檔升級,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多部門的扶持和一系列涉農稅收優惠為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發展減了負擔、增了信心。”在談起稅收優惠政策對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支持時,嚴光榮說。“企業成長離不開稅惠‘養分’的滋養,自產農產品免征增值稅,農林牧漁業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稅等各種政策優惠和各項稅收減免,稅務人員都會及時告知。2023年我們實現免稅銷售收入500余萬元,減免稅款14.65萬元。今年的氣候好,洋藋的畝產可以達到1200斤至1800斤,一天出貨有十噸左右,按照當下洋藋的行情,今年掙600萬不成問題!”
為了將以稅惠農、以稅助農、以稅興農落到實處,助力特色種植產業蓬勃發展,畢節市稅務局聚焦農企農戶涉稅需求,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精准推送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推出系列便民辦稅繳費服務舉措,與地方黨委政府等多部門聯合開展助農宣講活動,把便民之舉惠民之策送到田間地頭,為涉農企業發展培土固基,進一步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助力鄉村振興致富路。
目前,畢節市從事種植產業的公司和專業合作社14541戶。共有542戶納稅人享受減免稅額3215.01萬元。
“扶持農業發展,不但要鼓起農民的錢袋子,還要鑄牢產品的品牌效應。永康小洋藋讓老百姓發上了‘大洋財’,稅務部門將持續聚焦洋藋特色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開展‘定制化’‘個性化’‘動態化’‘網格化’專項輔導和風險提示,高效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的同時,有效防范涉稅風險,為現代農業發展持續注入‘稅活力’。”畢節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說。(童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