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陽:稅潤沃土育“新綠”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為支持企業加強綠色科技創新,充分釋放發展活力,貴陽市稅務局聚焦企業發展難題,精准發力,以“稅力量”培植發展沃土,助力企業茁壯成長。
靠前服務助力環境修復
走進貴州星碩銘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露天陽台,玫紅的月季盆栽奪人眼目。誰能想到,種植這些花卉的土壤“前身”是遵義一些酒廠廢棄的污泥。“原來這些污泥的處理方式多是焚燒,耗能還繼續污染環境。我們對污泥轉化利用的探索,已經向國家提出申請推廣用於土壤修復、作物種植等。”星碩銘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永介紹道。該公司專攻礦山廢水治理和土壤修復領域的科技難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57件,曾獲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2017年注冊成立,2023年產值比2022年翻倍,如今已經發展為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
張永說,取得成績,還要感謝稅務部門的幫助。“2022年,我們新來的財務總監對我們這個新行業還不太熟悉,多虧稅務局網格員主動告訴我們增值稅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加計抵減政策,幫我們節約了好幾萬元的資金,緩解了當時的流轉困難。”
貴陽市花溪區稅務局建立的稅收網格員、社區管理專員、院校志願者三方網格化聯動聯絡機制,加大了征納互動的及時性、深入性,更精細地關注企業稅惠享受情況。
政策輸血助力汽車智造
近年,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來“網紅”旅游城市貴陽“city walk”時發現,隨手攔下的出租車,多是甲醇汽車。2015年,甲醇汽車的“拓荒者”吉利控股集團將制造工廠落戶貴陽,借助“東部總部+貴州基地”“東部研發+貴州制造”的模式,貴州吉利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目前生產的一萬八千輛甲醇汽車在貴陽的總運行裡程超過50億公裡。
雖然前景光明,但是現發展階段也面臨不少挑戰。財務負責人王偉剛介紹,貴陽本地汽車產業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增加一定採購成本。同時相關高端人才匱乏,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投入相比其他整車制造基地較高。“我們僅2023年就享受增量留抵退稅2477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2083萬元,給我們減輕不少壓力。稅務部門還幫我們‘牽線搭橋’,目前,我們的零部件生產供貨企業等已經從去年的十多家增加到了27家。”
精准匹配助力循環生產
貴陽市開陽縣是我國三大磷礦主產區之一,現已探明磷礦儲量19億噸,遠景儲量30億噸。2020年成立的貴州勝澤威化工有限公司是前來開陽的“淘金者”之一。在國家“雙碳”大目標的引導下,該企業響應貴陽市“無廢城市”建設,秉持環保、節能、科技、效益四維發展思路,謀求綠色發展的多個生產項目正在陸陸續續地建設投產。
“目前我們已實現‘磷-硫-鐵’資源循環利用。一條條生產線的落地投產,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2022年我們在研發上投入資金達到近百萬元,因為是制造業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100%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靠著這筆節約下來的資金,我們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全力打造‘鈦-磷-硫-鐵-鈣-氟’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提升磷礦資源的利用效率,將每一塊磷礦‘吃干榨盡’。”貴州勝澤威化工有限公司廠區經理朱代泉介紹道。
為幫助此類綠色企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政策找人”,貴陽市稅務局建立政策享受掃描模型,通過稅收大數據,依據政策享受條件對轄區內企業進行對比掃描,對符合條件但未享受政策的,查找原因並點對點輔導,確保政策紅利應享盡享。(黃媛、劉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