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優質醫療“觸手可及”
——遵義市匯川區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見聞
“這在以前,得去遵義市的大醫院看,來回一趟花銷可不小。”前幾日,家住山盆鎮雨台村的左康平來鎮中心衛生院復查,提及就醫感受和體驗時,她直言不僅方便,還很省錢。
去年6月,左阿姨因腹痛、腹脹前往匯川區山盆鎮中心衛生院就診。經胃腸鏡檢查,診斷為胃多發息肉、結腸多發息肉,遂進行胃息肉、腸息肉內鏡下切除術,不久好轉出院。
在山盆鎮中心衛生院,患者正進行中醫診療。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山盆鎮位於遵義市西北部,大婁山脈橫貫東南,是匯川區的偏遠鄉鎮。在鎮中心衛生院開展內鏡檢查治療,曾是全鎮7.2萬百姓遙不可及的願望。
“缺人才,缺技術,缺設備。”山盆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王廷發言簡意賅。他說,次中心建設前,衛生院缺乏執業醫師和先進設備,很多檢查和手術都做不了,群眾經常長途跋涉外出求醫。
2022年,山盆鎮中心衛生院被納入貴州省第一批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改變由此而來。
購進彩色B超、氬氣電刀、鈥激光機、呼吸機等先進設備,規范建立健康體檢中心、急診醫學科等臨床科室,通過培訓、進修學習提升醫務人員技能水平,引進緊缺型衛生專業技術人才。
山盆鎮中心衛生院院長王廷發查看住院患者恢復情況。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不僅如此,山盆鎮中心衛生院還與貴州航天醫院、匯川區人民醫院建立上級專家幫扶機制——每逢山盆鎮趕集日,由貴州航天醫院選派專家到鎮中心衛生院坐診,讓山區群眾在“家門口”享受三甲醫院的診療服務。
開展內鏡檢查、實施微創取石、行闌尾炎腹腔鏡手術……得益於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山盆鎮中心衛生院已開設科室33個,且每個科室至少有1名主治醫師、3名執業醫師,服務山盆鎮和周邊村寨群眾15萬人。2023年,該院門診量增加到10萬人次,住院人次突破1.1萬。
不用長途跋涉,“家門口”就能看病就醫,這樣的蛻變也在芝麻鎮竹元村上演。竹元村是遵義市最偏僻的村寨,距離匯川區近百公裡,轄41個村民組,共有群眾937戶4729人。
從芝麻鎮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驅車1個多小時,便來到芝麻鎮衛生院竹元院區。一樓大廳內,不少群眾正排隊候診和繳費。“報銷90%,我自己隻付10%的錢呀。”看著出院結算單,尤時英有點不可置信。
在芝麻鎮衛生院竹元院區,尤時英阿姨正辦理出院手續。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一周前,尤阿姨因膝蓋疼痛到竹元院區住院治療。讓她沒想到的是,同樣的毛病,比去年在大醫院的花費少了很多。“報銷比例不一樣,就是鼓勵大家在‘家門口’看病。”竹元院區負責人王貴倫解釋。
王貴倫在竹元村干了20多年村醫,父老鄉親的“看病難”,他都看在眼裡:村裡大多是留守兒童和老人,但村衛生室僅2名村醫,隻能輸液打針,常規診療都要去鎮裡。“路遠不說,車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為讓群眾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匯川區明確以芝麻鎮衛生院為依托,按鄉鎮衛生院服務延伸點標准,將竹元村衛生室打造成為芝麻鎮衛生院竹元院區,切實讓群眾享有便醫、良醫、廉醫服務。
“去年10月開始籌建,今年3月正式運行。”王貴倫介紹,竹元院區共設置科室10個,增派醫師5名、護理3名,還配備了彩色超聲機、心電圖機等設備,鄉親們不出村就能拿到鎮衛生院,甚至匯川區人民醫院出具的診斷報告。
芝麻鎮衛生院竹元院區,不少村民正排隊候診。人民網記者 王秀芳攝
通過系統打造,芝麻鎮衛生院竹元院區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數據顯示,自投運以來,該院區已累計開展門診5420次,收治住院280人次。
打破原有中心鄉鎮衛生院設置,按片區規劃建設縣域醫療次中心,對上承接縣(區)牽頭醫院,對下輻射片區衛生院,實現縣級醫療資源有序有效下沉。黔北大地上,一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悄然改善當地就醫環境,讓百姓看病方便、就醫實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