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大學子“鄉”約大利:揚文化之帆 燃民族之光

大利侗寨風貌。靳倩文供圖
7月15日,貴州大學林學院“鄉約大利·侗行致遠”實踐團隊深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栽麻鎮大利侗寨,開展為期十天的侗族文化體驗之旅。
團隊成員走訪大利侗寨。靳倩文供圖
橋上的藍染侗布隨風搖曳,婉轉的歌喉聲聲入耳,清脆的搖鈴沁入人心。在風雨橋上,傳播藍染技藝的楊秀梅與團隊成員交流到,單一的傳統技藝,若將其編織組合成精致的手工藝品,也許才能最大的發揮出其獨特的價值,讓傳統手工技藝與現代技術更好的融合。侗族大歌傳播使者吳傳美說:“侗族大歌為多聲部無伴奏的民間唱法,強調歌手間的默契配合。希望侗族大歌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在走訪過程中,團隊成員發現很多游客來此,通過參與研學的方式,深入了解侗族大歌。
楊秀梅老師帶領研學團隊學習侗族大歌。彭凡供圖
在侗族文化中,“老人護村,古木佑寨”的傳統理念,一直延續至今。作為村裡的寨老之一,八十一歲楊開勝老人帶領實踐團隊在村落內穿梭,從傳統建筑談到歷史文化,再到古老神話……寨老繪聲繪色地講解,將豐富多彩的侗族文化娓娓道來。
寨老向團隊成員介紹村落。李芸君供圖
再璀璨的傳統文化,一旦失去傳承,就隻能“泯然眾人矣”。在寨老帶我們游歷村落時,不難發現,侗寨中的村民們自發穿著傳統服飾,偶爾還能聽見動聽的哼唱,這些無疑都是當地村民對當地文化的傳承做出的努力。實踐成員自發地去體驗傳統的民族服飾、藍染以及學習侗族大歌的過程中,也真切的領略了傳統工藝之美,感受到了侗族文化的獨特性,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侗族文化的內涵。
團隊成員體驗藍染技藝。李奇陽供圖
團隊成員與當地村干部進行交流。夏雪花供圖
大利侗寨的村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堅守、對未來的憧憬與追求,這份純粹也打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璀璨的文化需要大家共同守護。(李奇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