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劍河:技改賦能 產業煥“新”【5】

2024年07月03日11:18 |
小字號

企業培育的鹿茸菇長勢良好。
企業培育的鹿茸菇長勢良好。

每天14萬袋鹿茸菇一齊出菇是怎樣壯觀的場面?什麼樣的“法寶”,讓一個基地一天能承接下這樣大的產能?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貴州順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探究產業快速提質增效的秘訣。

走進企業菇房,密密麻麻的鹿茸菇長勢良好,出菇量又大又標准。257個菇房實現一鍵操控,24小時智能化管理。這一生產方式的標准化、智能化為企業節省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產品質量標准。這是企業技改升級后,帶來的直觀變化。

“我們每一批菇的出菇時間大概在90天左右,如果由人工來24小時管理的話,需要的成本是很大的。我們通過控制箱一鍵來操控車間的溫度、濕度還有光照等,很大程度地節約了能耗和人工管理的成本。”貴州順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調控技術員李智介紹到。

技術改造是推進新質生產力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去年底,企業投入1427萬元,對制包、接種、培育等生產環節進行技改升級,通過設備更新、生產擴線、機器“換人”,讓工廠變得越來越智能,目前,項目已完成90%。一系列自動化、精細化生產設備的引進,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也實現了產業“質”與“量”的突破。

菌包生產,原料攪拌是提升效率的第一環。技術員介紹,攪拌耗時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后續的生產節奏。攪拌耗時越長,越不利於后期菌種的接種,萌發,增大污染率。在二期技改項目的投入上,企業著重對攪拌系統進行了改造升級,大大節省了攪拌時間,減少了等料的過程。

“以前小鍋,一次隻能拌料2800袋左右,現在技改過后換大鍋是4800袋左右,現在明顯比以前提高了一倍。而且增加到了5條線,速度加快了,攪拌也更加均勻,為后續生產環節搶得了更多時間。”裝袋車間主管劉桃說到。

此外,企業還著眼於生產環節的細微之處,關鍵之處下功夫,把智能化新設備,新技術用在刀刃上,撬動產能大提升。

在淨化車間裡,新增的自動接種機,通過機械臂10秒就能精准接種一袋菌包,做到既無菌又高效,從源頭上保証了菌包的品質。目前,車間自動接種機增加至9台,連同3條物流分配線連軸轉,每天高效完成10多萬包的接種任務。

“二期技改完成后,產能由原來的日產10萬袋,提升到現在的日產14萬袋,效率提升40%。”貴州順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設備工程部部長李林洲說到。

此外,企業還對各生產環節進一步優化,安裝除塵系統,進行10萬級潔淨車間建設,進行原料結構優化調整和生產流程再造等,把對生產細節的把控轉化成看得見的生產力。

“貴州基地是我們的七大供應基地之一,產能必須提上去,才能保証得了我們產品在華南、華中和西南市場上的一個穩定供應。企業才能搶佔市場,這也是做大做強的關鍵,所以我們必須要在生產環節的智能化、自動化上下功夫,把產能提上來。”貴州順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設備工程部部長李林洲表示,下步,企業將致力於“全自動物流輸送系統”的配備,即從源頭上實現機械手上架、接種、下架,再到菌棒分配都能實現機械化、智能化。讓新質生產力為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賦能添彩。(圖/文 吳昌連、楊婷)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