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眾志成城筑牢“安全堤壩”【4】

銅仁,地處雲貴高原東陲的武陵山腹地,喀斯特岩溶地貌廣闊,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崎嶇山地因素影響,氣象要素年際變化大,災害性天氣較多。特別是進入每年的“七下八上”主汛期,多輪強降雨連綿不斷,為全市防汛救災工作帶來挑戰。
聞“汛”而動,向“險”而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精心統籌、靠前指揮,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履職盡責、通力協作,多措並舉打好防汛“主動仗”,全力以赴筑牢防汛“安全堤”,千方百計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未雨綢繆 無汛則安
進入汛期,鬆桃苗族自治縣太平營街道坨田河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現場,挖掘機長臂揮舞,運輸車來回穿梭,機器轟鳴,施工單位正開足馬力搶抓進度,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坨田河重點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現場負責人葉巍介紹,該項目分4個施工點,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共50余人正在加緊施工,積極備戰防汛減災工作。
與此同時,碧江區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從抓好水利工程建設、做好隱患排查、充實物資儲備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強化監測預警、物資儲備和應急預案等工作,防范化解水患災害風險,提高洪澇災害應對水平和能力。
銅仁市水務局汛前督促各區縣全面排查整治度汛安全隱患,汛前梳理全市城市易澇點、病險水庫、山洪災害危險區及在建水庫、山洪溝治理工程等名錄,並針對度汛風險制定了防范應對措施。
……
自今年4月以來,全市多地頻發陣雨、雷陣雨和暴雨,還存在短時強降水、極端性強降雨和強對流天氣等。為進一步做好主汛期防災准備工作,提升突發險情應急處置能力,銅仁市進一步優化《銅仁市防汛救災應急處置方案》,明確市、縣兩級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和重點防洪城鎮防汛行政責任人,及時組織各級各有關部門對江河湖庫、地質災害、道路交通、城市內澇、農業防災減災等重點部位重點領域全方位開展防汛工作安全檢查。
截至目前,市縣兩級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17次,發布預警信息13.7萬余條,及時提醒做好防汛避險措施。市縣兩級應急、水務、自然資源等27個重點部門編制防汛救災應急處置方案200余個,各項防汛度汛工作有序推進。
聞令而動 高效指揮
進入主汛期,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時常燈火通明,不時傳來的消息和提醒音打破了寧靜,一道道防汛防台調度指令從這裡發出。
銅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汛防台工作,主要負責同志堅守崗位、靠前指揮、高位部署,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貫穿於每一次防汛防台救災的全過程。干部群眾積極行動,全面加強災害防范應對,扎實做好防汛抗旱、搶險救災各項工作。
特別是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市委、市政府主要同志多次作出批示,並親臨一線檢查防汛防災工作,多次現場調度暴雨落區防范應對情況,督促落實防汛防災措施。
與此同時,來自氣象、水務、交通運輸、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通力協作,針對汛情形勢開展會商研判、隱患排查、督促指導,形成防汛救災工作的強大合力。
6月16日晚,江口縣怒溪鎮出現強降雨天氣,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怒溪鎮黨委、政府根據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預案,黨政領導帶隊實地開展群眾勸離轉移工作。
面對嚴峻防汛形勢,怒溪鎮迅速出擊,積極組織鎮值班干部、鎮消防站以及村干部,分兩個組下沉到河口村等4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逐戶敲門將風險情況告知,並組織人員進行轉移。
成功避險后,怒溪鎮黨委副書記周興回憶:“晚上10點開始下雨,我們收到縣應急管理局預警信息后,立即做出行動,截至次日凌晨3點半,完成81人避險轉移。大家都很配合,基本上沒什麼損失。”
這是一場高效指揮成功搶險攻堅的生動縮影。銅仁市通過建立健全了防汛救災工作責任體系,明確市縣兩級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和重點防洪城鎮防汛行政責任人,對全市518座水庫、1304座山塘、349處山洪災害危險區、1243處在冊地質災害隱患點全面落實有關責任人,進一步明確了防汛工作任務,重點抓好防汛安排部署、汛期安全形勢研判、防汛措施落實等工作。
同時,按照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村包組“四級”包保責任機制,持續強化防汛責任落實。各地結合實際制定防汛防災包片督導方案,市級成立由市領導任組長的10個包片督導組,按期到區縣開展包片督導工作,對各區縣和重點部門防汛防災工作責任落實、隱患排查整治、應急值班值守等工作開展督導檢查。
科學調度 精准管控
防汛救災就是與風競速、同雨賽跑、與險奪安的過程,暴雨侵襲,防汛就不能掉以輕心。
狂風怒吼,暴雨如注。強降雨來襲之前,提前研判風險、消除安全隱患、靠前指揮決策,才能把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最大限度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
打開全市自然災害風險預警系統,可實時掌握氣象、洪澇、地質災害等綜合監測信息,對全市降雨情況、江河水庫水情、地災監測點實時進行監測,哪裡降雨最多,哪裡的水庫、江河水位超限,哪裡的地質監測點有預警信息,哪個區域發布了預警信號都可以在自然災害風險預警系統實時看見。
通過綜合預警功能,還可實時調度掌握暴雨、大風、雷電、大霧等預警信息,根據預警信息重點開展調度叫應工作。
近日,萬山區范圍出現不同程度的山體滑坡、河流水位上漲等情況,該區氣象局對天氣情況、雨情走向、區域分布等進行動態監控,確保實時有數據、實時有報送、實時有應對。
“目前萬山已啟動暴雨三級應急響應,我們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嚴密監測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預警預報信息,為有關部門准確研判汛期形勢提供強有力支持。”據萬山區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劉德燦介紹。
在該區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監控屏幕上水文、降雨分布、汛期提醒等內容實時可見,工作人員正通過監控實時了解水位站點、城區河道等情況。
變被動處置為精准管控,變經驗判斷為科學調度……銅仁市應急指揮中心根據預警信息、天氣預報情況、降雨重點區域等信息,通過智慧應急終端直接調度到所在區縣、鄉鎮、村,確保叫應到基層,實時調度重點區域周邊的物資儲備、應急救援隊伍和應急搶險裝備信息,確保發生事故隊伍、物資第一時間調度到位。
銅仁市還將智慧應急終端作為鄉鎮應急指揮平台的載體,將7萬多個生產經營單位納入安全監管模塊“一張圖”管控,將3萬多個災害風險點融入災害預警模塊“一鍵式”監測預警,高效快速聯網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早一分鐘預警,就多一分安全。截至目前,全市181個鄉鎮(街道)應急指揮平台基本實現視頻互聯互通、可視可講可調度全覆蓋,基層智慧化、數字化應急管理效率和水平得以持續提升,為防汛救災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
群策群力 保障有力
5月1日,正式入汛前一周,銅仁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就公布了2024年各行政區域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小一型及以上水庫水電站防汛行政責任人和重點防洪城鎮防汛行政責任人三張“名單”。
另據氣象預測,銅仁市6月下旬初期、7月中旬、8月中旬仍有6至8次區域性暴雨過程發生,累計雨量350毫米至450毫米,局地易發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災害。
防汛救災期間,全市各級黨組織全力以赴精心組織、靠前指揮,要求各黨員領導干部率先垂范、身體力行,各地防汛責任人及時上崗、各盡其職,有效避免了因災人員傷亡事件的發生和財產損失的擴大。
6月23日,江口縣怒溪鎮龍眉村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成員到轄區查看河水上漲及農作物受災情況。
“街道和村裡的干部進村入戶宣傳防汛工作,告訴我們最近天氣變化大,雨水比較多,要防范山體滑坡和河道漲洪水,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做好應急防護。”
“如果出現上游來水量過大,水位不斷上漲,我們要第一時間上報縣防汛辦,同時組織人員對隱患點的群眾做好撤離准備。”
“聽到我的鑼鼓聲,一定要按牆上紅色標識箭頭盡快撤離到安全地帶,切莫在家逗留!”
……
——同心協力,頂風戰雨,一幕幕暖心畫面在全市各地隨處可見。
越是關鍵時刻,物資保障和應急救援力量尤顯重要。
對此,銅仁市堅持“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備足備齊搶險物料、救生器材、搶險機具等各種防汛救災物資物料,統籌好人員力量,將轄區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水庫堤防管理員、黨員等各類人員力量整合起來,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提前預置救援力量到暴雨重點落區,確保一旦發生險情災情,第一時間能夠投入搶險救援。(圖/文 李桃紅)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