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貴安新區:全力以赴推動高質量發展

貴州省召開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一年來,貴安新區不斷強化經濟、開放、生態、城市四大功能,堅持規劃為先、產業為要、民生為本,全力以赴推動高質量發展。
做強實體經濟
全力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
2023年,貴安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24.1%,增速位居國家級新區前列,亮眼成績的背后是貴安新區不斷強化經濟功能,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的生動實踐。聚焦打造“三大基地”,全力推進“三大產業集群”,產業快速集聚,主導產業帶動效應顯著,不斷迸發新動能。
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2023年,貴安新區新能源汽車、電池及材料產業實現總產值60億元,同比增長310%﹔高端裝備制造業實現總產值24.53億元﹔電子信息制造產業實現總產值35.81億元。全力發展數字經濟。貴安新區累計引進大型數據(智算)中心20個,綜合算力水平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貴安新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收入同比增長22.7%。截至目前,發布數字應用場景250個,聚集大數據及關聯企業超1000家。創新驅動加快升級。全面落實創新型城市、創新型產業、創新型企業及科技平台、科技投入、科技人才“3+3”工作,建成50家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培育庫。獲得認定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52個,獲得認定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
推進對外開放
全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過去一年,貴安新區全力擦亮開放名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
持續拓寬開放通道。積極融入黔粵主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貴安高鐵站開通滬昆高鐵跨市跨線列車,貴南鐵路貴安段即將開通,完成湖潮站貨場擴能改造。持續建強開放平台。用好貴安綜合保稅區“橋頭堡”,大力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等業務,培育引進外貿型企業50余家。獲批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2023年進出口貿易總額107.9億元,同比增長24.5%。持續優化開放環境。用好“貴商易”“貴陽招商易”平台,優化“貴人服務”品牌,深入推進“五個一辦”,園區事項100%實現園區辦,助力越來越多的企業、產品從貴安新區走向國際市場。
擦亮生態底色
全力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
作為肩負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任務的國家級新區,過去一年,貴安新區加速綠色轉型,底線越守越牢,生態功能明顯增強。
深入實施綠色生產行動。2023年,綠色經濟佔比42.9%,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3%。貴安綜合保稅區成功獲批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恆力(貴州)紡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獲批省級綠色工廠,貴安華為雲數據中心獲批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深入實施綠色消費行動。實施綠色“三大工程”,大力提升政府綠色產品採購佔比,2023年,政府採購綠色產品比例達96.53%。深入實施綠色生活行動。海綿城市建成區達36.59平方公裡,佔城市建成區面積的65.34%。推動垃圾分類回收與可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綠色建筑佔新建建筑面積的98%。新更換的新能源、清潔能源公交車佔比達100%。深入實施綠色文明行動。全面統籌推進五大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優良率等指標“7個100%”。
強化城市功能
全力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建設
從規劃設計到“內聯外暢”,從“荒山野嶺”到廠房林立,貴安新區全力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建設,城鄉功能配套的日益完善,讓貴安新區越發宜居宜業宜游。
加快促進產城融合。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協調發展”理念,立足“三城兩組團”布局,依托多層次軌道交通網和高速公路網、綜合交通樞紐,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全力推進“一圈兩場三改”“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示范建設,緊盯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等重點,上海師范大學等眾多省內外優質資源相繼與貴安新區合作共建基礎教育學校,醫療資源不斷優化,15分鐘生活圈完善配套,推動貴安新區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加快吸引人才匯聚。優化“引育用留”生態鏈,加快吸引人口導入、集聚高端人才。2023年,貴安新區全方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共引育各類人才2.4萬人,人才總量達7.5萬人。
從數字創新區到對外開放“橋頭堡”,從建設四通八達的交通體系到業興民富城鄉融合,貴安新區“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目標規劃正在不斷推動化為生動現實。
數據來源:貴州貴安新區管理委員會
原刊於《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8日 第 1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