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留學生:穿越荔波喀斯特 探尋民族風情魅力

5月22-23日,2024“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暨“多彩非遺”黔南體驗行走進地球“綠寶石”——荔波,外國留學生穿越荔波喀斯特,探尋民族風情魅力。
期間,來自泰國庄甲盛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常州大學等國內外合作高校的20多名留學生來到荔波小七孔景區、荔波洪江國際藝術村,探尋荔波山水秘境和多彩民族風情,感受世遺聖地的魅力。
小七孔景區集洞、林、湖、瀑、石、水等多種景觀於一體,風光奇絕。外國留學生們來到這裡,開啟荔波喀斯特之旅。
外國留學生們參觀洪江村史館。
初夏的小七孔碧水悠悠、空氣清新。一曲由泰國民族樂器演奏的布依族民歌《好花紅》在小七孔古橋悠悠響起,外國留學生們身著本國傳統服飾或當地苗族服飾,行走山水間,沉浸式打卡人間絕美秘境。
世遺荔波遇上泰國音樂文化,一首《好花紅》更是碰撞出絢麗的火花。泰國教師Phojnicha Roeksamut介紹:“我使用的是泰國高音二弦胡琴(So Duang),剛才的音樂描述了黔南美麗的紅花和景色,節奏也和荔波小七孔的景色相適應。這裡的大自然很美,空氣也很清新,印象最深的是水的顏色和拱橋。”
外國留學生們暢游小七孔。
“小七孔風景非常漂亮,天氣也很好,今天我要當一名漂亮的苗族美女。這邊好吃的也很多,尤其是米粉和茶,特別棒。”來自老撾的留學生阿麗果穿著精美的苗族服飾在小七孔古橋拍照,坦言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小七孔水的顏色。
在拉雅瀑布,水流從高處飛流直下,水花四濺,水聲震天,仿佛一道白色的綢帶懸挂在峭壁上。來自伊拉克的李好一邊舉起相機拍下記錄,不自覺發出贊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荔波洪江國際藝術村以藝術融入鄉村建設,推動農文旅一體化發展。以藝術為魂、生態為本、教育為根、旅游為形,促進原始古朴的民族村落向吸引游客的景點轉變。以藝術鄉建加文旅助力鄉村振興。洪江村相繼獲得“國家森林鄉村”“中國東盟教育周美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等榮譽稱號。
外國留學生們體驗捉魚快樂。
來到洪江村,外國留學生們漫步村落間,通過實地參觀、聽取講解、親手體驗等形式,學習了《藝術鄉建》《稻魚文化》《民族刺繡工藝文化》《民族印染工藝文化》課程,近距離感受著這裡獨特的民族文化、傳統風情與現代藝術之美。
“村庄非常美,美得很自然,還感受到了農村純朴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房屋很有特色,村子充滿了藝術氣息,簡直美得讓人吃驚。”來自老撾的留學生阿努鬆毫不吝嗇對洪江村的贊美。
泰國留學生張健對入駐洪江村的藝術家非常感興趣,他認為藝術沒有國界。“藝術家的作品內容是關於塑料的,它是一種超現實主義繪畫風格,畫得特別漂亮,很有特色,保護全球環境的意義也很值得大家思考。”
期間,大家還來到稻田邊,換上“裝備”,拿著捕魚簍爭先恐后的下到稻田裡捉魚,親身體驗稻魚共生系統的神奇魅力以及中國稻漁種養的歷史與文化。
外國留學生們在小七孔拍照留念。
泰國留學生林心德和好朋友一起下田體驗了捉魚,滿身泥濘“滿載而歸”。“剛下到田裡的時候,就覺得特別難,泥土一直黏在腳上,根本動不了,后面慢慢適應了,大家齊心協力也抓到了好幾條魚,特別好玩。”
本次活動講述具有黔南特色、黔南風格、黔南深度的黔南故事,以貴州非遺文化為紐帶,通過國際青年在貴州體驗學習的第一視角,呈現貴州傳統非遺技藝的精妙,傳遞貴州非遺蘊涵的東方智慧。(文/圖 戴友維 覃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