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三穗:“易地搬遷+”助推搬遷群眾脫貧致富

2024年05月23日11:30 |
小字號

三穗縣武筆街道彩虹社區作為該縣最大的易搬點,為有效推進搬遷群眾脫貧致富,武筆街道採取“易地搬遷+”模式,聚焦技能培訓、幫扶車間、公益崗位等,不斷促進搬遷群眾實現創業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三穗縣武筆街道聚焦“易地搬遷+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勞動力職業技能水平,採取“訂單式組織、定崗式培訓、定向式就業”的培訓模式,有計劃地組織開展竹編、家政、叉車司機班等技能培訓,擴大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規模,滿足縣內外企業用工需求,切實提高培訓實效。

“武筆街道把技能培訓作為重要內容,做到因需施教,讓搬遷群眾學得會、用得上、能創收。”武筆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張文表示。

針對易搬小區婦女和弱勞動力群體,武筆街道積極開發“易地搬遷+公益崗位”,協調轄區學校、企業和超市等用工需求,同時,對接縣直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兜底就業保障。

彩虹社區居民孫開灶因右手殘疾,搬進城裡來,現在是彩虹社區的城鎮公益性崗位,每個月工資1660元,社區還給買了社保。“現在每個月生活有保障了,讓我在城裡的生活也充滿了希望。”孫開灶開心地說道。

“我們社區的網格員通過實地走訪,了解每戶家庭情況,在走訪過程中,了解一些特困家庭中殘疾人的就業情況進行記錄,根據研判,及時的和就業局溝通協作,把一些公益性崗位和一些扶貧專崗分配給一些還有勞動力的殘疾人,讓他們自力更生,讓他們搬到城裡面過后能夠更好。”彩虹社區黨委書記張蘭鳳說。

此外,武筆街道還關注“易地搬遷+幫扶車間”“易地搬遷+項目分紅”與“易地搬遷+自主創業”。通過利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內門面,引進竹編、貴州昱鑫服裝有限公司、貴州政清服裝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駐創辦就業幫扶車間,不斷完善安置點就業服務體系,擴大就業幫扶車間就業崗位容量,增強就業“吸納力”。通過到戶產業獎補項目、民政兜底和慈善援助,覆蓋家庭主要勞動力在傷、病、殘等失去勞動能力的脫貧戶,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狠抓政策落實不斷檔。貫徹落實《黔東南州推進東西部勞務協作高質量發展十條扶持政策措施》優惠政策,為搬遷群眾申請創業場所租賃補貼。積極落實“貴人服務”,破解企業發展難題,惠企紓困,深入實施全民創業工程。創建智慧社區,以“智慧化”服務推動發展,為社區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吳才睿、吳子勇)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