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著眼地方發展需要 培養優質應用型人才

2024年05月22日14:14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特別是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了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而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創新是必由之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驅動,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貴工程”)作為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始終秉承“艱苦創業、不斷進取”的辦學精神,努力在創造新技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探索新業態、激發新動能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優質應用型人才貢獻力量。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校區一角。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供圖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校區一角。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供圖

培養“一德四能”優質應用型人才

貴工程在培養“什麼樣的人”問題上,進行了積極深入探索,把“德”貫穿於人才培養的始終,強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協同能力。

以德為先。學校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將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創新教育、實踐教育等全過程各環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良好道德品質的時代新人。

學習能力。青年大學生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應用型本科高校要培養學生通過學習獲取知識和信息,並能夠對內容進行篩查、判斷、辨別,進而轉化運用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實踐能力。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注重實踐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項目實踐、社會實踐、企業實踐,在實際工作中應用知識、技能、經驗去解決問題。應用型本科高校要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的平台,著力提升學生的技術技能與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能力。應用型本科高校隻有培養一支規模穩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拔尖創新型人才隊伍,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佔先機、把握主動權。培養學生面對新情況、新變化,能運用已有知識、技能、經驗,創造出新的能適應當下發展趨勢的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協同能力。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團隊合作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社交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與不同個體之間的協調、協作和分工,共同完成預定的某項目標,從而促進個人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升。

以服務好產業鏈為目標提升辦學質量

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打破傳統學科、專業固有壁壘,根據社會需要設置專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更新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產業鏈。貴工程持續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深化產教融合,強化實踐教學導向,統籌實踐教學資源,建設產學研用一體的綜合性實踐基地,健全實踐教學質量保障機制。

學校緊緊圍繞高質量就業這個重點,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拓展學生就業渠道。深入開展“訪企拓崗”,深入企業一線對接人才新需求,及時更新人才培養目標,使人才培養與就業緊密結合,達到產出一體化。

圍繞學校所在地畢節的人口紅利優勢,擴大辦學規模,提高學校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貢獻度,科學把握和正確處理辦學規模與社會影響、學科專業結構與層次類型、辦學質量與服務水平等關系。

打造彰顯學校高質量發展成效和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五個“地”,即紅色文化高地、工程專業陣地、特色科研領地、人文藝術天地、創新創業基地,為加強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新平台。

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服務產業鏈。貴工程本著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知識創新、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的原動力,推動學科專業結構優化,把優勢學科專業做強,把區域急需學科專業做精,把新興交叉融合學科專業做實,實現學科專業與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相互匹配、相互促進。通過優化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實施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內涵提升,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要的匹配度。

積極探索與新興技術、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學科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把資源稟賦投放在未來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等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學科生長點上。學科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走好人才自主培養之路的關鍵。要堅持全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四區一高地”主定位和“富礦精開”重大戰略來設置和優化專業。對已不適應新形勢需求的專業,必須進行轉型升級,探索新的專業方向。

強化應用研究服務產業鏈。貴工程立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針對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精准施教,教育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融入實踐中。

加強應用型研究,積極引導教師結合產業、社會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在科研團隊當中注重學生參與,實行科研導師負責制,引導學生將論文寫在大地上。強化應用性研究成果轉化。

通過應用性研究成果的推廣,培養學生應用研究的思維,提升學生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發揮“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研究中心”、試驗區研究院、循環經濟研究院、彝學研究院等校內科研院所的作用,圍繞“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三大主題,開展系列學術研討和理論研究,讓學生參與培育服務畢節產業發展的新型項目,提升學生科學研究的視野。

一體聯動服務產業鏈。創新辦學理念,搭建校際、校地、校企交流合作平台,推進團結、自信和開放辦學。充分利用學校對口支援高校的優勢,通過聯合培養,引導學生與國內優質高校交流互訪,激發學生的潛能。同時,發揮國際合作交流橋梁紐帶作用,學習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經驗,以國際交流賦能人才培養,加大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力度,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和全球視野。

充分利用畢節政策、資源、人口優勢,抓住統一戰線“地域+領域”組團式幫扶畢節重大機遇,提升學校辦學質量。推動教師與企業交流,增加學生實習實訓機會。開展科研合作,聯合舉辦培訓和研討會,創建創新創業平台,加強信息共享交流,推動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一體發展。(作者為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肖建宗)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