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貴州省稅務局非稅收入處獲評“全國工人先鋒號”

4月28日,“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名單出爐,國家稅務總局貴州省稅務局非稅收入處獲評全國工人先鋒號。此時,他們已在非稅征管職責劃轉改革的最前線奮戰了近六年,作為“拓荒開路”的先鋒,從“零”起步構建了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的非稅收入項目業務標准和征繳流程,完成6批18項非稅收入平穩劃轉,實現25項非稅收入征收,圓滿完成改革任務,在助力貴州高質量發展中展現了“稅務擔當”。
黨建引領,精誠共治同開新局
“非稅收入劃轉至稅務部門征收,隻劃轉業務不劃轉人,這使得改革工作一開始就困難重重。”國家稅務總局貴州省稅務局非稅收入處處長康穎回憶道。
對內,非稅收入征管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所有的業務都需要稅務干部從零學起。
對外,更涉及全省各級政府十多個部門職能調整、1500萬繳費人繳費方式變化,需要考慮的事項千頭萬緒。
面對這樣“高難度”的開局,康穎沒有退縮,因為她在思考后發現,這些錯綜復雜的問題背后,其實有著一個通用的解法。
“要想順利推進改革,必須把所有人團結起來,而團結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面旗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顯著的精神標識。”康穎擲地有聲地說道,“所以,黨建工作,無疑就是破局的關鍵。”
於是,非稅收入處開始大力探索黨建與非稅業務深度融合新路徑,一方面厚植“紅石榴”文化,打造“黔稅先鋒·非稅行”黨建品牌,發揮黨員干部和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推動非稅工作創新出彩。
國家稅務總局貴州省稅務局非稅收入處青年黨員干部為殘疾人求職者宣傳助殘稅費政策。羅麗麗攝
另一方面,圍繞征管、服務、改革等領域構建“縱合橫通強黨建”工作“共同體”,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繳費人聯學聯建,既學政治理論,又學業務知識,不僅促進了跨部門跨條線協同共治,更實現繳費人繳費遵從度自我提高。
“奮進的合力凝聚了,改革的步伐也邁開了。我們借鑒‘稅’的經驗,遵循‘費’的規律,在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下,一齊推進非稅全方位治理。”康穎說,近年來稅務部門一直在深化“以數治稅”,智能化服務不斷升級,於是在推進非稅改革時,也積極融入“數治”經驗,進一步推進非稅收入征管和服務的統一化、規范化、標准化,提高非稅收入征管質量和效率。
以林草兩費為例,在劃轉至稅務部門征收時,非稅收入處就在“非稅一體化管理平台”開發了“費源信息頁面採集”功能,可以將採集完畢的費源信息推送到稅務“金三”系統,從而實現預填信息后一鍵申報,為繳費人節省時間精力。
在“以數治費”理念支持下,非稅電子化改革在貴州迅速落地,並與自然資源、水利等部門同步跟進,自然資源管理部門開發的“一碼管地”系統,水利廳開發的“智慧水務”系統,都與稅務部門共享數據,共同開創了更廣領域更深層次融入經濟社會治理的“精誠共治”新局面。
人民至上,優化服務惠企利民
“在以前,電力類基金匯算工作最費時費力,往往需要一個月以上才能完成。而現在,大約一周的時間我們就可以完成清算審核並將數據匯繳入庫。”貴陽光聚能源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陳毅群表示,2023年以來公司電力基金匯算工作負擔大大降低。
據了解,電力類基金匯算清繳曾是非稅征管職責劃轉改革的一大難題,繳費人普遍反映,匯繳申報表設計復雜、數量繁多,每次辦理都忙得焦頭爛額。
了解到這一情況后,貴州省稅務局非稅收入處迅速行動,依托總局“電力類非稅收入匯算清繳征收管理規程(試行)”,結合貴州省實際情況,精簡“涉電類基金”匯繳表單,將日常申報表由劃轉時的11張壓減為1張,年度匯算清繳表由20張壓縮為1張,填報數據項從348項精簡到28項,填報時間提速90%,極大減輕了電力企業申報壓力。
在此之外,處室全體干部職工主動作為,優化非稅收入通用申報,推進申報“多表合一”,變“一費一表”為“多費一表”集成申報,拓展“一門、一站、一次”辦稅繳費,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力提升繳費服務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
國家稅務總局七星關區稅務局稅務干部為企業開展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新機制宣傳輔導。劉耀東攝
“為繳費人提供更優質便捷的服務,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康穎說,非稅收入處全體干部職工始終堅持人民至上,這不僅體現在優化服務舉措上,更體現在每個工作細節中。
非稅征管職責劃轉改革后,哪些費種劃轉到稅務部門征收?該到哪裡繳費?繳費遇到問題該去哪裡咨詢?類似的問題,非稅收入處早已提前為繳費人考慮清楚,從成千上萬的文件中提煉出一本覆蓋全費種的《非稅收入繳費指南》,把繳費人最關心關注的問題一一講清楚說明白,並積極指導基層化解繳費人訴訟案件,取得了“零訴訟、零輿情”的好成績。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我們也不遺余力推動小微企業普惠政策、新增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和殘保金延續減免等降費減負政策落實,確保非稅收入助力‘保就業’‘保民生’、激發市場活力的積極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康穎介紹,劃轉以來,非稅收入處共為全省959.2萬戶(次)繳費人減免非稅收入98億元,實現降費減負連續6年增長﹔2023年為214.6萬(戶)次繳費人減免非稅收入27.7億元,其中減免殘疾人保障金 11.23億元,促進21741名殘疾人就業。
創新舉措,服務發展提升有力
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是“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貴州省稅務局非稅收入處也一直在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為貴州推進“富礦精開”戰略“添油鼓勁”。
2023年5月,《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辦法》施行,將原本“一次性躉交”的礦業權出讓收益調整為“按額征收+逐年按率征收”,礦業權人隻需前期繳納部分費用,后續在開採銷售后依據銷售收入一定比例按年繳納,出讓收益征收方式的優化調整,聚焦解決了征收節奏靠前偏快、企業負擔較重等問題,這將大幅度有效降低企業的負擔,更加繁榮礦業市場。
非稅收入處第一時間配合財政、自然資源部門貫徹落實《礦業權出讓收益征收辦法》,優化全鏈條征繳流程,推動礦產資源權益金制度改革落地。
並進一步以水土保持補償費為“小切口”在黔南州瓮安縣為試點,依托瓮安縣礦產資源大數據管理平台,探索磷煤開採業水土保持補償費與資源稅等相關稅費種聯動管理,拓寬稅費數據應用領域,不斷推動磷煤開採業稅費治理能力由“數字”向“數智”和“數治”升級轉型。
目前,對磷煤開採業企業已基本建成“無風險不打擾、有違法要追究、全過程強智控”的稅務執法新體系,有效推動磷煤開採業健康持續發展,也進一步激發了民間力量參與找礦開礦的積極性,為貴州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注入潛能。
而在黔東南州,“以數治費”也在服務發展中大放異彩。
“我們打造了‘非稅收入一體化管理平台’,推動財政、自然資源、殘聯、工會等10多個部門非稅數據共享應用和部分費種預填申報。”康穎介紹,黔東南州依托該平台推進非稅電子化改革,實現費源管理、風險管理、費源分析能力大幅提升,營商環境再上新台階,有效助力“黎從榕”打造對接粵港澳“橋頭堡”。
非稅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作用,在落實產教融合方面也得到充分彰顯。數據顯示,近年來,在非稅收入處“政策找准人”“政策送上門”的宣傳輔導下,全省企業享受產教融合政策抵減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共421.7萬元,推動企業投資14多億元,建成73個校外實習基地,年均接納實習生5000人次,輸送各崗位人才792人次,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非稅征管職責劃轉改革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但征管工作的優化提升才剛剛啟程。”康穎說,非稅收入處全體干部職工將以不斷提升征管水平和服務質量為目標,用實際行動詮釋“創一流工作、一流服務、一流業績、一流團隊”的工人先鋒號精神,助推貴州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韓秀梅、周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