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畢節:稅惠鄉村助推農文旅融合發展

納雍縣稅務局青年稅務干部在企業宣傳稅收政策並輔導企業進行申報。趙念祖攝
正值第33個全國稅收宣傳月,畢節市稅務局依托各地鄉村特色旅游景區,開展“政策上門助農興旅”服務行動,將稅收政策和便民舉措送到“春游”現場,切實為涉農企業解難題、辦實事,為鄉村旅游等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效能。
在納雍縣厙東關鄉梅花村養牛場,劉日輝與往常一樣來到這裡,拿著手持設備,遠遠對著一頭安格斯牛的耳朵掃了一下,隻聽“滴”的一聲,一個二維碼顯示出來。用手機微信掃一掃,這頭牛的牛場名稱、品種、購買日期、購買地點、數字芯片號、授精記錄、防疫記錄、治療記錄等信息一目了然。
原來,每頭牛的耳標中都植入了數字芯片。被賦予的數字身份証,全程記錄了牛的成長過程。將來,這裡的牛肉被端上餐桌時,食客隻需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對整體溯源信息了如指掌。
2020年7月,納雍縣通過粵黔協作,引進貴州宇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在厙東關鄉梅花村成立納雍牛群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現更名為貴州山地數字牛農業科技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養牛,劉日輝就是公司的負責人。之前一直和大數據打交道的劉日輝自從和牛打交道后,就在每頭牛的耳標中置入芯片,記錄牛的數字身份信息,既便於平日的養殖管理,也讓每頭牛從出生到端到餐桌上,都能通過二維碼數字身份追溯這頭牛的成長全過程,讓食客吃上放心健康的山地生態肉牛。
“從項目落地起,就離不開稅務部門的保駕護航,我們養牛場、文旅公司都離縣城較遠,但是稅務干部的政策宣傳和稅費服務總是能及時送達,幫助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劉日輝說。“除了貴州山地數字牛農業科技公司養殖牛全額享受稅收優惠以外,貴州宇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企業所得稅33.19萬元,以及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的3.81萬元。這些‘真金白銀’的稅惠紅利落實落地,為我們的發展注入資金活水,企業創新發展的信心就更足了。”
為更好地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畢節市稅務局依托“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系列措施政策,組織涉農專項稅宣隊持續將服務觸角向鄉村延伸,通過稅收大數據優化“政策找人”機制,精准推送涉農稅收優惠政策,幫助農企算好“稅費紅利賬”,推動政策直達快享,精准滴灌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添力。
在他的帶領下,農業科技公司年存欄肉牛300余頭,其中能繁母牛110頭,今年產值可達1000余萬元。公司還開發了“數字慧養牛”APP,搭建牛群AI智慧平台,讓大數據與養殖業深度融合,實現人機語音交互、流程化管理、標准化喂養、成長可追溯可跟蹤、全方位攝像監控回放、重要事件提醒、智能研判預警等數字科技功能。
“手機安裝上‘數字慧養牛’APP,就算遠在廣州,我也能通過APP安排養殖場的日常養殖管理,知悉牛的生長狀況。”劉日輝笑著說,“我現在也算是新農人,手機就是我的新農具,屏幕就是我的新農活,數據就是我的新農資。”
貴州山地數字牛農業科技公司落戶梅花村之后,通過土地流轉、帶動就業、收購飼料等方式,已帶動當地35戶189名群眾增收60余萬元,在發展養殖產業的同時,為解決鄉村振興人才緊缺問題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吃’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要讓到納雍的游客‘流量’變為‘留量’,就要把納雍烙鍋等地方特色美食亮起來、潮起來、火起來,促進本地特色小吃的傳承與發展,為游客提供更加豐富、突出多元的美食體驗,讓村民獲得實實在在的鄉村振興紅利。”現在,劉日輝被聘為村裡的名譽村委會主任,除了和村委一起擴大養殖規模,以養牛產業為主導,打造“綠色生態”特色種養殖,形成產業鏈外,還利用總溪河游客服務中心場地,成立了貴州山地數字牛文旅有限公司和納雍烙鍋,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購”的景區打卡點,同時通過改造了30余間文旅就業扶持“櫻桃攤位”建成櫻桃交易市場,讓當地的老百姓都能進駐進來,把就業增收和產業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促進農業多維度深入融合發展,讓特色旅游與美食文化結合起來,多措並舉拓寬搬遷群眾致富渠道,帶動更多群眾增收。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現代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新模式的重要載體。下一步,畢節市稅務部門將繼續發揮稅收職能作用,聚焦“農業+”產業,深入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以稅收力量支持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不斷探索“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徑,以貼心服務和稅惠紅利賦能“農業+”產業發展,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力企業走穩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童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