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橋如詩連古今 賦韻如歌啟未來
——展現新時期交通建設成就長篇小說《萬橋賦》出版

《萬橋賦》是一部以新時期交通建設為主題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由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張者與作家宋瀟凌合著,四川文藝出版社與重慶出版社聯合出版。
古往今來,連通中國西南地區的難點在貴州,關鍵也在貴州。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數代建設者鑄就“橋梁精神”,在貴州修建了數量多、類型全、技術復雜、難度極大的諸多橋梁。現在,作為中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已經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三萬余座橋梁,涵蓋了當今世界上幾乎全部橋型,填補了多項國內外技術空白,創造了數十個“世界第一”,成就了貴州“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美名,也有了“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的美譽。
在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的支持配合下,作者深入橋梁建設一線採風,獲取了許多真實感人的素材。《萬橋賦》講述的便是貴州人民通過修起萬座深山大橋,從而創造自己新生活的故事,也是創造奇跡的中國故事。書中主人公葛念鏡是橋梁世家的傳人,有畫商向美術專業的她約定畫一組作品。為尋找創作素材,她在貴州大地展開行走之旅。葛念鏡見識了各式各樣的橋,貴州交通已實現南北東西萬物互聯,曾經的溝深谷險,如今已是萬橋飛架,如履平地,貴州果然是平的,於是,她終於理解了家人,收獲了親情和愛情,也獲得了精神重建。她深深被無數橋梁建設者的奮斗精神所打動,現實中的橋在其心中架起了美麗的彩虹,靈魂最終找到了歸宿。她激情潑墨,創作了百米長卷《萬橋山河圖》,並將長卷捐獻給了貴州橋梁博物館。
小說以成熟的寫作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對主人公尋訪之旅的設計,在旅行中將中國獨特的山川河流、歷史文化以及當代建設之恢宏展現得淋漓盡致。全書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新時期背景下,中國橋梁建設者們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為以新時期交通建設為主題的文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內涵。
據悉,《萬橋賦》是“貴州是平的”交通題材文藝創作“七個一”活動的成果。近期,《萬橋賦》將在全國陸續上架。(錢嬌萱)
《萬橋賦》
作者簡介
張者,畢業於北京大學,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協小說創委會委員,重慶作協副主席,一級作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成都文學院特邀作家,出版長篇小說大學三部曲《桃李》《桃花》《桃夭》,長篇小說《老風口》《零炮樓》等,中篇小說集《山前該有一棵樹》《朝著鮮花去》,散文集《文化自白書》等。
宋瀟凌,生於山東青島,漢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二級作家,在《人民文學》《收獲》《中國作家》等發表大量中短篇小說,出版發行長篇小說《個別女人》《說吧 你到底要什麼》《十二背后》等。另有影視作品《另類村姑》《零炮樓》《西域花開》《天山頌歌》等。榮獲陽翰笙劇本獎最佳電視劇劇本獎。
內容簡介
在貴州省福泉市的麻哈江上有一座明代萬歷年間建造的三孔橋,叫做葛鏡橋,這座橋由當地人葛鏡耗時三十年用盡家財歷經多次失敗建造完成,因其設計的精巧和所蘊含的矢志不渝的工匠精神而被譽為“西南橋梁之冠”,也是中國古代名橋之一,有“北有趙州橋,南有葛鏡橋”之稱。
葛念鏡是橋梁世家的傳人,有畫商向美術專業的她約定畫一組作品。為尋找創作素材,她在貴州大地展開行走之旅。葛念鏡見識了各式各樣的橋,貴州交通已實現南北東西萬物互聯,曾經的溝深谷險,如今已是萬橋飛架,如履平地,貴州果然是平的。
於是,她終於理解了家人,收獲了親情和愛情,也獲得了精神重建。她深深被無數橋梁建設者的奮斗精神所打動,現實中的橋在其心中架起了美麗的彩虹,靈魂最終找到了歸宿。她激情潑墨畫成百米長卷《萬橋山河圖》,並將長卷捐獻給了橋梁博物館。
這一切既是家風的傳承,也是國風的傳承,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當一個人心裡裝著山川大地,裝著芸芸眾生之時,他的生命一定會變得更加遼闊和高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