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思南視窗

思南:“老產業”新種法 助農增收添“薯光

2024年04月17日09:32 |
小字號

連日來,在思南縣楓芸鄉雙高紅薯基地裡,起壟覆膜一體機正在來回穿梭,田間地頭一幅農忙景象。為了保証紅薯增產增效,今年楓芸鄉採用全程機械化起壟覆膜和採收,不僅節約了成本,還促進農業增效,農戶增收。

起壟覆膜01(何敏攝)

起壟覆膜。何敏攝

眼下,正是紅薯起壟覆膜好時節。伴隨著機器轟鳴聲,起壟機往地裡走一道,隻需幾分鐘,一條地壟的起壟、覆膜就能一次性完成。據悉,一台起壟覆膜一體機每天可起壟覆膜8至10畝。

“這個機子叫起壟覆膜機,是專用於煙草起壟,附帶給紅薯起壟覆膜,用於紅薯起壟最快一個小時在1.5畝左右。”起壟覆膜一體機操作手楊師傅向筆者介紹起壟覆膜機的效率。

成片的紅薯基地(何敏攝)

成片的紅薯基地。何敏攝

紅薯在思南種植歷史悠久,由於丘陵山區多,以前都是人工勞作,未能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近幾年,思南縣通過積極引進推廣丘陵山區適宜農機具,採取機械化演示操作,並組織全縣農技人員開展政策扶持講解、培訓引導,讓農機規模逐步普及,為農業生產服務。思南縣楓芸鄉雙高紅薯種植大戶譚小玲今年種植600余畝紅薯計劃全程進行機械化耕作和採收,不僅效率提高了,還節約了1萬多元的成本。

“我種植的紅薯全部使用一體機來起壟,一邊起壟一邊覆膜比人工效率高很多,不僅減輕了勞動力成本,還節約了時間。下一步,我還計劃所有的紅薯都用機子來挖,爭取產生最大的效益。”思南縣楓芸鄉雙高紅薯種植大戶譚小玲全程使用機械化耕種,增加了發展產業的信心。

思南縣楓芸鄉雙高紅薯基地(何敏攝)

思南縣楓芸鄉雙高紅薯基地。何敏攝

產業發展,技術先行。今年楓芸鄉以紅薯基地為試驗點,通過租借、引進農耕機械的方式,初步實現紅薯生產機械化。同時採用起壟覆膜栽培種植技術,不僅提高了紅薯的產量,還在節省勞動力成本的基礎上實現農民增收。同時採用起溝覆膜的方式栽種紅薯,不僅節約勞動成本,還能提高產量。

“覆膜栽種紅薯的好處多,覆膜讓肥料不得流失,雜草較少,減少了勞動力成本,覆膜了產量高,不覆膜一畝最大產量是5000多斤,覆膜后產量在6000至7000斤左右。”譚小玲說,今年種植的紅薯全部採用覆膜種植,讓“老產業”帶來新發展,為下半年增收種下新“薯”光。

起壟覆膜05(何敏攝)

起壟覆膜。何敏攝

據了解,今年楓芸鄉計劃種植“雙高”紅薯2500畝,以“村集體+大戶+散戶”的種植模式,對“雙高”紅薯進行規模化、標准化種植。下一步,楓芸鄉將繼續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對財政銜接資金支持、企業出資獎勵、農業保險保費補助等落細落實,切實助推農業增效、產業增收、群眾致富,為鄉村振興全面發展蓄勢注能。

近年來,思南縣引進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基地+村集體+農戶”的方式,形成紅薯基地帶動、產品加工增值、銷售市場拓展、利潤反饋農民的產業循環鏈。通過產業鏈條的延伸,紅薯的身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紅薯經濟”如今已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何敏、蘇暢莉)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