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縣創建“第一書記服務團”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普定縣以開展省級駐村幫扶工作機制改革試點為契機,把選好“第一書記”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堅持選派與培養結合、嚴管與厚愛並重,優化整合駐村第一書記資源,打造“第一書記服務團”,凝聚強大合力,助力鄉村振興。
上下聯動,建立服務體制。一是組建服務隊伍。組建由縣委副書記、縣委組織部部長擔任雙團長,分管鄉村振興副縣長擔任常務副團長的服務團﹔將全縣107名駐村第一書記集中起來,在13個鄉鎮(街道)分別設立服務分團﹔服務分團下設產業振興、鄉村治理、優化服務、政策宣傳等工作小組,構建起“1+13+N”的上下聯通服務體系。各分團團長、工作組組長按照所駐鄉鎮不變的原則,採取“自願報名+擇優挑選”方式從駐村第一書記中產生,實現駐村第一書記從以往單純服務一個行政村向服務一個鄉鎮轉變。二是構建服務機制。探索建立縣級鄉村振興駐村幫扶聯席會議制度,明確縣委組織部牽頭,成立由13人(各鄉鎮1人)組成的服務團議事機構,每月至少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集中分析、研判、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探索建立互幫互帶、結對子補短板制度,各服務分團按照“先進帶后進”的原則,安排各村結成幫帶對象,讓“單打獨斗”成為“團隊作戰”。三是搭建服務平台。搭建資源庫服務平台,整合各職能部門產業發展、農村電商、民生事業、社會幫扶等資源,按照“村級點單—分團把關—總團統籌”模式,為服務團成員提供便捷咨詢服務、產業和項目支持,有效實現優勢互補。同時,搭建后勤保障平台,給予服務分團一定工作經費,保障每月聯席會議、例會培訓、外出學習、購買服務等支出。截至目前,共建立資源庫60余個,協調項目資金400余萬元。
聚焦重點,發揮服務作用。一是明確服務內容。服務團負責全縣駐村幫扶工作的牽頭謀劃、統籌調度,定期和不定期聽取服務分團工作匯報,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問題。服務分團負責組織實施好服務團安排的具體工作,幫助各鄉鎮在原有產業基礎上謀劃1—2個主導產業,並提供技術指導、政策宣傳、產品銷售等服務。同時,在抖音等平台開設“助農振興—普定縣第一書記直播間”,通過服務團成員與龍頭企業或合作社負責人“1+1”直播帶貨,所獲收益30%用於發展村級公益事業。2022年7月以來共開展直播16場次,線上達成農特產品交易訂單300余筆10萬元,線下完成交易額400余萬元。二是創新服務方式。探索實行“1+4”工作法,服務分團原則上每周固定一天集中到一個村(居)開展工作,其余4天各自回原駐村開展工作。服務分團採取“一周一次小組會議、一月一次交流‘會診’、一季度一次集中觀摩”的方式,互相交流總結、取長補短、解決問題。截至目前,服務分團共召開小組會、院壩會300余次,交流“會診”67次,組織觀摩14次,解決困難問題280余件。三是共享服務資源。按照“發揮優勢、資源契合”的原則,打破地域限制,結合各鄉鎮、各村(居)產業發展相似度、工作指導需求度、基礎設施建設同步率等相關情況,將各駐村第一書記派出單位資源優勢充分整合,在全縣175個村(居)進行合理調配,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力發展。比如,定南街道隴黑村第一書記利用派出單位資源對猴場鄉老甲村村民減免醫療費2萬余元﹔穿洞街道黃店村利用大樹村、貢達村、三興村第一書記資源發展黃桃項目。
強化管理,提升服務質效。一是加強內控。服務團實行團長負責制,明確各分團長職能職責,並督促各分團長認真履職盡責,對工作不上進、責任心不強的分團長及時進行調整。鄉鎮(街道)黨委(工委)負責服務分團成員日常管理,通過建立管理台賬,嚴格落實考勤、工作報告、紀律約束等制度,定期對轄區內服務分團成員是否能勝任駐村工作進行分析研判,並根據研判結果向團長提出意見建議。選派單位明確一名領導班子成員作為聯系領導,通過定期不定期對其派駐干部駐村工作開展檢查,定期向團長匯報。二是加強考核。對工作半年以上的服務團成員,由縣委組織部、鄉鎮黨委會同村級黨組織,採取“季度評(60分)+年末評(40分)”方式進行考核。季度評分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等次,通過對服務團成員出勤、階段目標任務以及工作表現情況進行綜合測評,測評得分90分及以上為優秀等次,優秀等次名額不佔派出單位名額﹔年度考核在12月底前完成,採用查看工作總結、聽取匯報和深入走訪等方式,重點考核服務團成員年度履職情況和工作成效。三是加強監督。由縣委組織部、縣委辦督查室、縣鄉村振興局組成聯合督查組,採取暗訪巡查、實地查看、走訪座談、電話抽查、微信報告等方式,重點督查服務分團落實服務團工作部署、服務團成員在崗在位等情況,並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公開曝光、全縣通報。截至目前,組織縣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共開展全覆蓋督查4次,發現問題15個,整改問題15個,整改率達100%。(普定縣人民政府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