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區:強化污染防治,筑牢生態底色

貴山之南,一水蜿蜒。冬日的南明河,流水緩緩,清澈寧靜,河道兩岸,金黃銀杏、蒼翠鬆柏傲然佇立,步道上,散步、晨練的市民隨處可見。
南明河水清澈,周邊風景優美。
“以前的南明河,河水又臭又臟,近十年來在政府的治理下,不僅河道寬了,河水也變清了,走在河邊,感覺空氣更清新了。”和老伴正在河邊鍛煉的劉阿姨說,雖然天氣冷了,但每天早上我們都會來鍛煉身體,呼吸新鮮空氣,感覺非常享受。
南明河是貴陽人的“母親河”,但曾經因大量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直排入河,導致水質不斷惡化。多年來,貴陽市各級各部門鐵腕治污、接力守護,方換來如今這一河碧水。
如何保障南明河長治久清,也一直是南明區在奮力答好的一道新時代命題。
近日,筆者來到河濱再生水廠看到,污水處理設備有序運行,生活污水經過一道道工藝流程后變得無色無味、清澈透明,作為生態補水源源不斷地排放到南明河中。
河濱再生水廠位於河濱公園靠南明河處,由中國水環境集團負責設計、建設、運營,佔地27.75畝,服務范圍包含花果園大溝區域以及南明河上游河濱公園段左側截污溝匯水區域。
據介紹,河濱再生水廠日處理污水量最多可達5萬噸,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排放標准》中的一級A標准,BOD、COD、氨氮、總磷等主要指標達到IV類水體標准,滿足作為再生水用於河道類觀賞性景觀環境用水的水質要求,可實現水資源100%循環利用,使南明河水質持續有效改善。
昔日污水河,今朝風景線。南明河的治理成效是南明區持之以恆抓好污染防治工作的一個縮影。當前,南明區正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固廢治理和鄉村環境整治“五大攻堅戰”,持續改善轄區生活環境。
打好藍天保衛戰。通過細化完善轄區輕中度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方案,健全環境空氣質量站點3公裡范圍內污染源管控清單,認真貫徹落實《環境空氣質量降塵標准》《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准》,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綜合巡查與非道路移動機械抽檢工作等,持續鞏固轄區空氣質量。
打好碧水保衛戰。以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整治提升、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整治為抓手,定期開展飲用水源地環境監察,持續深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環境風險隱患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及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全力守護轄區“六河碧水”。
打好淨土保衛戰。強化污染地塊執法監管,認真開展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疑似污染地塊和污染地塊現場檢查,嚴格建設用地環境准入,確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讓群眾住得安心。
打好固廢治理戰。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擬定《南明區“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工作聯絡機制,在各類生活單元打造“無廢”創建示范點,持續開展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巡查監管,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打好鄉村環境整治戰。以農村“五治”為抓手,堅持農村飲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三水同治”,扎實推進永樂鄉、后巢鄉農村治水項目建設,促進治水工作提質增效。同時,強化執法監管,確保各類已建設施正常運行,持續改善鄉村風貌和生態環境。
南明風景秀麗。
如今,碧水清波蕩漾、青山樹木蔥蘢、候鳥飛來棲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成為南明區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好體現。
2023年,南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99.3%﹔地表水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100%﹔地下水環境質量逐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日益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文/圖 余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