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開滿城芳 同心共筑“新藍圖”
——獨山縣“文明在行動·滿意在黔南”工作綜述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氣神,是一個時代的價值觀。
今年,獨山縣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深入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初心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七個一機制”和“四抓”工作要求,深入實施“四大專項”行動,以整治“八亂”為突破口,以鄉風文明示范寨、文明小區、文明街巷、文明商戶等示范創建為引領,優化措施、完善打法,加大不文明行為監督力度,補齊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不斷推動獨山文明創建工作提檔升級,從行動上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及滿意度,齊心打造了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文明城市。
獨山美景。
抓民生 擘畫城市“新圖景”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牽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是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
走進獨山縣城北教師新村,小區牆體已被重新粉飾,瀝青澆筑的新路面干淨、整潔,白線劃分出的新車位整齊、寬敞,經過改造,這個建設於二十多年前的老舊小區,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坑窪路面全部變成瀝青路。
“以前我們小區電線縱橫交錯,‘空中蜘蛛網’特別嚴重,停車也是個大難題。”城北教師新村住戶廖亞昌說,自己在這住了十幾年,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后,小區弱電全部下地,坑窪路面全部變成瀝青路,小區環境煥然一新,感覺就像住上了“新房子”。
除了進行小區環境改造,停車問題也是改造中的重點工作之一。為此,獨山鎖定閑置土地、廢棄綠化帶、各路段可用空間等,對停車位進行“擴容”,並推出限時免費停車服務,方便群眾出行。目前,已新建停車場7個,新增小車、兩三輪車停車位4345個,新建電動自行車充電位2000余個,切實解決出行難、停車難、充電難等問題,有效改善了群眾出行環境。
“現在新建了幾個停車場,我們小區的車子都有地方可以停了,再不用擔心晚歸‘搶’不到停車位啦!”獨山中南社區居民尹莉娜高興地說,進行老舊小區改造后,自己小區的環境變好了,停車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大家都很滿意。
群眾利益無小事,獨山通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建設,形成以改促變,全面推動城鎮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真正做到為民辦實事、為民解煩憂、為民謀福利。
截至目前,已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5個、背街小巷30條、污水管網20條、人行道板56000平方米,維修新增紅綠燈23處,城鎮基礎設施不斷夯實,城鎮面貌持續美化,民生項目的落實落細,進一步提高了廣大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抓整治 擦亮文明“新底色”
流動攤點規范化一直是文明城市創建的主要難題,也是群眾較為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位於縣城南部的京都國際小區,隨著入住群眾日益增多,小區周邊又沒有大型超市或買菜市場,因此,小區的后門流動攤販隨意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的現象時有發生,小區周邊的環境衛生和公共秩序維護成為了困擾住戶及社區的難題。
“流動攤販擺攤無固定場所、‘臟亂差’現象突出,不僅阻礙了交通秩序,也嚴重影響著城市形象。”獨山縣井城街道三橋社區駐村第一書記何正光說,為有效破解這一難題,社區聯合縣住建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等,本著合理選址、便民服務的原則,在小區后門的空地,改造增設了便民疏導點,供流動攤販集中售賣商品。
停車內白線規劃停車。
經過改造后,現在的京都國際小區,一個個固定攤位整齊有序擺放,蔬菜、水果、鹵味等攤位前,不少居民正在購物,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臉。
“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引導經營,便民利民”。這是獨山在整治文明城市創建中,探索出平衡市容市貌和群眾謀生需求的新路徑。今年以來,獨山以解決民生問題為導向,增設流動攤點和便民疏導安置點,消化街面流動攤點120余個,並在城區符合條件的地段施劃“一米線”,允許商家在規定的線內進行經營。通過常態化開展執法,糾正不良風氣,已先后依法依規管理越門經營3149起、佔道經營2878起、流動攤11085起、違規廣告553起、亂堆放697起、下達責改文書或提醒通知247起,制作便民張貼欄132塊。
同時,還通過“電子抓拍+現場執法”的方式嚴查嚴管交通陋習,利用媒體平台開設不文明行為《曝光台》,以記者明察暗訪、群眾線上舉報等形式,對行人、車輛、出租車駕駛員等不文明行為曝光,加大整治力度,擦亮文明“新底色”。
抓效應 擴大群眾“參與面”
“你好,我來認領微心願,請問我能為社區居民做些什麼嗎?”
“我是醫生,想通過認領微心願,給老人家們進行體檢,宣傳一些健康教育知識。”
連日來,在井城街道各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前來咨詢並認領群眾“微心願”的人絡繹不絕,大家按照掃碼、填表、登記等流程,聯系群眾並幫助有需要的群眾完成“微心願”。
清掃街道。
群眾所急所想就是工作所向。獨山通過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公職人員到社區“雙報到”活動,充分發揮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公職人員在服務社區和小區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增強社區(小區)黨組織密切聯系群眾、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綜合能力。
“走訪群眾時,了解到特殊群眾因生活困難、行動不便等原因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就會立即圍繞群眾所需所盼,梳理形成‘微心願’服務清單。”井城街道虹橋社區駐村第一書記陸光周說,志願者們到社區報到后,可根據自身能力和情況主動認領“微心願”,竭盡所能地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完成心願。
捐資助學、社區文明創建活動、法律咨詢和援助、健康義診等服務……小小“微心願”涉及群眾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讓群眾滿意、獲得群眾信任,極大提升了社區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此外,為擴大群眾“參與面”,獨山以召開“千人動員會”、入戶走訪、發放《文明常識小卡片》和《文明市民手冊》、播放大喇叭等形式開展宣傳,確保“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活動家喻戶曉,並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以“微心願”為載體,深入收集群眾民生訴求,開展“圓夢微心願·共筑幸福家”系列志願服務活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增強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實踐活動。
同時,按“兩月一評比”開展鄉風文明示范寨、文明街、文明巷、文明小區、文明商戶評比,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形成“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來,獨山共打造文明鄉風示范寨20個、文明街3條、文明巷4條、文明小區29個、文明商戶22個。
抓落實 常管長治“固成效”
“您好,快顯示紅燈了,您這樣著急過人行道非常危險。”“感謝提醒……”
在獨山各個街道路口,各單位派出的“文明勸導員”堅守在文明崗位上,恪盡職守、友善勸導,用真誠和奉獻,讓群眾感受到文明城市的溫度。
合影留念。
這是獨山常態化開展文明勸導的一個畫面。近年來,獨山積極探索城市基層治理和黨的建設、文明創建、社會綜治工作“三網合一”治理模式,通過實行“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構建“黨建共抓、資源共享、和諧共促、發展共商、矛盾共解”新型治理格局,積極推動各包保責任單位黨員干部主動與街道、社區對接,深入開展文明宣傳、文明勸導、環境整治、志願服務等內容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形成文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體系,全面提升城市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
同時,壓實主體責任,細化“1+4”工作方案,實行部門包社區,把縣城劃分為 112 個網格,形成“社區+挂幫部門+志願者”聯動機制,嚴格落實考評獎懲,把責任壓實到人、到點、到位,集中攻堅,確保文明勸導、每周志願服務活動日等活動常態化開展。積極實行個人包家庭,要求干部職工做好家庭成員的文明教育和宣傳引導,以學生“小手拉大手”方式提醒家長佩戴安全帽,拒乘不文明駕駛車輛等,持續發力文明創建常態化、長效化管理,創建的成效在方方面面得以展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志,也是城市發展的靈魂,更是城市最美的風景。如今的獨山各鎮(街道),凹凸不平、破損殘缺的人行道已煥然一新,群眾出行時刻遵守紅燈停、綠燈行,電瓶車、摩托車停車位規劃合理,小區樓道整潔、牆面干淨,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提升,街頭巷尾總能看到一抹抹忙碌的“志願紅”……大家用行動擦亮獨山“文明招牌”,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映入眼帘,潤人心田。(圖/文 雷磊波、孟瑾、張明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一年多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蹄疾步穩—— 躍上新高度,“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 開建新項目,平陸運河正式動工,建成后將成為西南地區最便捷水運出海通道﹔ 運行新線路,“重慶—萬象—新加坡”鐵公聯運班列、“成都—欽州—泰國”鐵海聯運班列、“貴陽—霍爾果斯—哈薩克斯坦”中亞班列等開通﹔ …………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囑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正加快推進,邁向高質量發展。 全鏈條、大平台、新業態,重慶、四川、貴州等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參與地區,不斷創新運營組織模式,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牽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將獨特區位優勢更好轉化為開放發展優勢,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