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本網原創

【網上群眾路線貴州實踐】遵義市委政法委:“紅城微家”解鎖基層治理的“群眾密碼”

李麗萍
2023年12月02日08:18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小區垃圾堆積、自行車隨便擺放、小廣告屢禁不止,出現這些現象怎麼辦?拿出手機打開“紅城微家”,點擊“一鍵報事”,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

“紅城微家”小程序界面。.jpg

“紅城微家”小程序界面。

“紅城微家”是遵義市委政法委打造的新型基層管理服務平台。該平台以遵義市綜治中心為中樞,以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等群眾熟知的應用軟件為載體,集多樣化便民服務、線上辦事、志願認領、積分獎勵等功能為一體,不僅打通了服務管理群眾的“最后一米”,還提升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

一屏觀社區、一鍵約服務。截至目前,“紅城微家”已連通超2000個市縣鎮村四級綜治中心,可對全市超2.3萬個網格、超12.4萬個聯戶單元和80多個部門進行精准調度,注冊用戶達153萬余人,全面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治理入微 服務入情

便民利民落實處

2分鐘線上回復,15分鐘上門查看,1天內解決問題,這是“紅城微家”的速度。

今年1月初,遵義市紅花崗區老城街道紀念館社區的1935食府后廚漏水,嚴重影響經營,卻找不到漏水原因。無計可施的商戶徐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登錄了“紅城微家”,在“居民報事”板塊反映此事。僅過去2分鐘,聯鋪長張建便致電徐先生詢問具體情況,15分鐘后,社區工作人員到店內查看情況,並聯系維修人員上門檢修,當天解決了店裡的漏水問題。“這樣的辦事效率,真的太贊了。”徐先生豎起大拇指說。

依托“紅城微家”平台,網格員、聯戶長實時受理群眾訴求,對風險“微感知”、問題早預警﹔社會治理服務中心通過數據研判,實現從信息接收到辦結反饋的高效閉環管理﹔群眾與基層管理者2秒互聯、基層管理者與服務中心3秒互通,暢通上下渠道,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不僅如此,很多事項辦理甚至從“最多跑一次”升級為“一觸即達”,將服務直接送至群眾家門口。

今年5月11日,遵義市出現一次強降雨天氣過程。在“紅城微家”網上社區服務平台上,各時段的災害性天氣持續滾動更新並重復推送:11時,告誡居民注意防范避險,合理安排出行﹔13時,對降雨主要影響的6個縣(區、市)提出防范建議﹔16時,降雨趨於結束,通報全市降雨情況和最新預報信息。“基於‘紅城微家’,我們實現了精確到鄉鎮社區網格的精准化信息發布。”遵義市氣象台台長張雲秋說。

既要解難題,還要促發展。為讓群眾的幸福感持續“滿格”,“紅城微家”打造全方位的信息服務,使群眾足不出戶便可了解所在地村(居)工作情況、利好政策,從而主動關心保護自身切身利益,提升生產生活技能。

合力共建 人人共享

凝心聚力謀發展

“‘紅城微家’就好像一劑粘合劑,讓商戶間的摩擦少了,凝聚力強了。”說到“紅城微家”帶來的變化,葉雲平感觸頗深。葉雲平是遵義市紅軍街的商戶,“紅城微家”平台建成后,她成為該社區的47名聯鋪長之一,負責聯絡10家商戶。

“紅軍街商戶聚集,難免有摩擦。”葉雲平回憶,“紅城微家”投入使用后,當轄區商戶間出現問題時,聯鋪長出面協商解決,解決不了的上報處理,由多部門開展聯調。在這個過程中,商戶間的矛盾糾紛減少了,大家的關系還逐漸熱絡起來。“我負責的10家商鋪商戶沒事就聚在一起,問問最近的生意,聊聊彼此的經驗,有困難也會互相搭把手。”她說。

作為最了解商戶情況的人,聯鋪長參與自治,讓社區治理變得更高效、貼心了。不僅如此,為全面發動大家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除了47名聯鋪長外,該社區還組織居民從老黨員、老干部、治安積極分子中推選出88名聯戶長,進一步提升服務居民的效率。

“工作半徑”變小了,網格員服務更細致,與居民的距離也拉得更近了。如今,已有28616名網格員和124069名聯戶長加入“紅城微家”,不僅能針對性地開展村(居)內矛盾糾紛化解,網格員、聯戶長還動員引導群眾在社區共建中積極參與、為社區服務建言獻策,成功搭建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掌上平台”,增強了基層治理的合力。

創新“互聯網+社會治理”模式,“紅城微家”正通過市域社會治理“大腦”與基層治理“神經末梢”的鏈接,助推服務管理更精微、群眾體驗更溫暖。如今,“紅城微家”仍在不斷滿足社區全業務、居民全場景需求,持續拓寬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