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

晴隆縣三寶街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2023年11月30日15:49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初冬的清晨,朝霞滿天。微風輕拂,帶著絲絲涼意。陽光把一排排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抹上金邊,讓人感到明媚般的溫暖。早餐店裡向外呼呼冒著熱氣,馬路上的保潔員仔細地打掃,晨跑者熱情地同她打招呼。樹枝上的小鳥嘰嘰喳喳唱著歌,迎接新一天的開始。

1、上學路上。.jpg

上學路上。

“快點走,馬上到早讀時間了!”

“我參加學校的舞蹈社團,每天都在練習‘阿妹戚托’舞呢!”

“我們班今天要開展唱歌比賽,老師教的歌好聽極了!”

上學的小朋友們一邊快步前行一邊不停地交流,臉上充滿著歡樂的喜悅,胸前的紅領巾格外鮮艷耀眼。

晴隆縣三寶街道是一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成於2019年7月,共有3174戶14908人,有漢族、彝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 71.61%,全部來自全縣13 個鄉鎮的搬遷群眾。原三寶彝族鄉成為全國唯一整建制易地扶貧搬遷的鄉鎮。

街道依山傍水,環境優美。三寶塔雄踞小尖山上,與牛頭山、虎頭山遙相呼應。月亮湖靜臥山腳,環月亮湖的健身步道成為人們休閑運動的最佳場所。三寶街道先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街道”“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國雙語學習特色村鎮”“中國文化藝術之鄉”“國家 4A 級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

2、心靈手巧的繡娘。.jpg

心靈手巧的繡娘。

“我原來在廣東打工,為了照顧老人和娃娃,回到家鄉。現在在安置區租個門面,加工民族服飾賣,每個月都有 3000 元的收入。”從三寶老家搬遷到阿妹戚托小鎮的楊琴開心地笑著說,“娃娃在這裡開心得很,學校又漂亮,課外活動豐富。街道裡每天都有活動,有時喊回老家,他一點都不願回去。"

就業是群眾增收的關鍵。三寶街道組織心靈手巧的繡娘們經過培訓,走出家門,把民族刺繡傳統技藝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利用街道門面,打造集民族文化傳承、非遺手工體驗、產品銷售於一體的“非遺文化體驗街”,讓有刺繡、縫紉、蠟染技藝的群眾發揮一技之長,切實把“指尖上的技藝”變成“指尖上的經濟”,成為增收的門路。如今,在阿妹戚托小鎮,繡娘實現居家就業的有24戶57人。

3、阿妹戚托小鎮。.jpg

阿妹戚托小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群眾的精神家園。三寶街道根據各民族群眾的需求,匯聚大家智慧,在小鎮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館,從“衣、食、住、俗”四個方面集中展示三寶街道各民族風情,鄉愁記憶。讓大家閑暇時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留住各族同胞曾經的回味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有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搬遷到這以后,我們的生活天天充滿陽光,經常有演出活動,有時還到興義、昆明等省內外演出。素有‘東方踢踏舞’美譽的‘阿妹戚托’舞蹈的魅力得到彰顯,讓古老的中華民族文化傳播到更遠的地方。”晴隆縣“阿妹戚托”藝術團的文安梅說。

4、“阿妹戚托”舞蹈。.jpg

“阿妹戚托”舞蹈。

“阿妹戚托”是晴隆縣傳統民間舞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把“阿妹戚托”舞蹈傳承保護和現代生活深度融合,用新穎創意激發非遺活力,既傳承了文化,又帶動了鄉村經濟發展。

三寶街道同縣文旅集團強強聯手,依托 4A級景區,充分挖掘以“阿妹戚托”舞蹈為核心的民族特色文化,打造彝族舞台情景劇《火之魂》。積極辦好“三月三”風情節、六月二十四火把節、“八月八”繡花節,讓小鎮月月有活動,周周有賽事,夜夜有狂歡,全力激活小鎮旅游業態,“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畫卷時時精彩呈現,不斷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我們圍繞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小鎮、易地扶貧搬遷旅游示范小鎮、文化創意示范小鎮的目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提升搬遷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帶領全街道各族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新篇章。”三寶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鄧仕昌說。(文/圖 陳湘飚)

(責編:潘佳倩、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