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天柱:一“機”在手傳戲韻

貴州省天柱縣侗戲班演員利用手機查閱劇本、臉譜,拍攝排練演出視頻,幫助群眾直播推介農特產品。傳統侗戲,借助手機煥發新生。
天柱縣石洞鎮漢寨侗戲班演員利用手機對照網上收集來的臉譜化妝。
以前,侗戲班排練、演出,都得帶上十來本厚厚的手抄劇本和臉譜,查找劇目和臉譜極不方便,耽誤化妝和演出。“劇本頁碼多,找一個劇目的唱詞和對白沒有半個小時找不到。”天柱縣渡馬鎮楊柳侗戲團團長周宗治說,現在用手機打開網絡一查,封神榜、楊家將、三國演義等劇目就出來了,姜子牙、張飛、孫悟空等人物臉譜應有盡有。班主隻要把選好的劇目和臉譜往戲班群裡一發,大伙對著化妝,照著唱,省時省事。
天柱縣渡馬鎮楊柳村侗戲班的演員在直播。
每一次排練,每一場演出,演員們都要用手機拍攝最精彩的瞬間,發到朋友圈,與戲迷分享,遠在他鄉的鄉親們也能欣賞到家鄉的侗戲。“這是我們龍盤臘樹腳戲班唱的《三打白骨精》呀!”“石洞漢寨戲班唱的《禁毒》戲真的令人反省哦!”“《炮打兩狼關》確實好看嘞!”每一次重大節日,經過演員、看客用手機拍攝短視頻傳播,貴州省天柱縣侗戲表演都驚艷著五湖四海的游子。
“我遠在廣東打工,逢年過節看不到演出,心裡空落落的”。網民在周宗治發布的《穆柯寨招親》作品裡留言說,在網上看到侗戲演員瞿小美的演出后,他感嘆:“她唱念做打都很到位,我過足了戲癮。”
天柱縣渡馬鎮小學老師與小侗戲班學員合影。
“我們在甘溪侗寨、國家4A級景區三門塘、注溪社節等唱的戲,都拍了不少的視頻發到網上,瀏覽量有的突破十多萬人次,而且好評如潮,我也非常高興。”周宗治說,手機讓千裡之外的觀眾都能看侗戲了,有效彌補青年戲迷因工作、學業、精力等不能前往劇場觀賞的缺憾。
天柱縣渡馬鎮楊柳村侗戲班的演員在利用手機學習。
侗戲演員尤其是旦角最受觀眾喜歡,粉絲也多。他們也利用自己獨特的身份,拿起手機,幫助種植養殖戶直播推介柚子、蜂蜜等農特產品,助力“黔貨出山”,幫助群眾增收。“去年,我們的演員義務奔赴渡馬鎮龍盤村柚子基地,用手機直播宣傳柚子,陳光海家的4000多個柚子幾天工夫就被游客採摘一空。我們今年還要去幫他宣傳呢!”天柱縣石洞鎮漢寨侗戲團團長劉光焯說,戲韻飄到了農戶的基地裡。
天柱縣渡馬鎮臘樹腳侗戲班的演員在家祠裡表演。
天柱侗戲是當地侗族群眾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逐漸發展形成的一種民間藝術表現形式。天柱有石洞漢寨、渡馬龍盤臘樹腳、鳳城街道潤鬆壩寨等戲班15個,其中侗戲班10個,陽戲班5個。演出的劇目有《定軍山》《羅通掃北》《穆桂英挂帥》等190多出。2019年6月,天柱侗戲入選貴州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侗戲作為一直流淌在侗家人精神血脈中的藝術,如今在手機的幫助下突破時空的界限,迎來“梨園又一春”。(圖/金可文 文/陳光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