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講述貴州故事的新素材
2022年8月,一場鄉村籃球賽火“出圈”的同時也進一步帶火了貴州鄉村旅游。鄉村旅游是農村地區除了農產品銷售之外的服務型消費。近年來,貴州通過強化鄉村旅游服務型消費幫扶,將更多的“消費流量”引入農村地區,從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了一批屬於貴州的新品牌、新故事。
在山間穿行的江口至梵淨山環線公路。人民網記者 涂敏攝
“開路”是貴州發展鄉村旅游的首要任務和首要條件。
眾所周知,貴州以高原山地居多,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這對貴州的發展來說是極大阻力。修路,成為貴州鄉村旅游發展的先決條件。“十三五”時期,貴州大力發展“四好農村路”,在解決了老百姓出行難問題的同時也推進了“四好農村路”與農村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截至2021年底,貴州省打造以旅游路、產業路為重點的“美麗農村路”3.2萬公裡,將一個個鄉村旅游點串聯成一條條美麗農村交通經濟走廊。與此同時,貴州率先在西部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農村公路硬化“村村通、組組通”,建成普通國省道8231公裡,“組組通”硬化路7.87萬公裡,新改建農村公路12萬公裡,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干線為支撐、縣鄉公路為脈絡、村組公路為基礎的四級公路網絡,這對貴州鄉村旅游發展來說無疑是最強有力的支撐。
在S104貴羅線沿線,特色農家樂鱗次櫛比。貴陽公路管理局供圖
路通了,沒有業態的農村地區怎麼才能吸引游客、引來關注呢?也是眾所周知,貴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及紅軍長征活動時間最長、活動區域最廣、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18個世居民族在貴州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紅軍長征的足跡遍及貴州9個市(州)60多個縣(市、區)……每一寸土地都有一個故事,農文旅融合發展是貴州發展鄉村旅游的新路子。
如何從一個普通的多民族聚居村變成農文旅融合的鄉村微度假目的地?黔東南州凱裡市拿起了筆,答起了題。
凱裡市洛棉村露營基地全貌。凱裡市爐山鎮供圖
距離凱裡市區30公裡的洛棉村,將村裡的山水田園林與百姓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變成產品與服務提供給游客,打造了深入田間地頭、百姓庭院的文化旅游棲居地,推出了集星空露營、啤酒燒烤等於一體的懸崖特色鄉村野奢露營基地,開啟了全民參與鄉村振興新模式﹔同樣距離凱裡市中心二十多公裡的老牌旅游村——舟溪鎮曼洞村青曼苗寨,也將資源重新整合、重新亮相,推出了一批精品民宿、康體中心、蔓蘿小集(鄉村集市)等旅游業態……這樣民族文化與農耕文化相結合,田園風光與日常煙火相交融的案例在貴州悄然興起,農文旅融合讓貴州鄉村旅游再一次發光、出彩。僅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就有許多省內外游客借著“路邊音樂會”“村BA”“村超”“火把節”等多項接地氣活動,將“打卡式”旅游變成了鄉村休閑游,實現貴州全省累計接待游客4708.00萬人次,旅游收入314.73億元。
“村超”賽場掀起多彩民族風。榕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除了要依托鄉村自身的優越生態、特色資源之外,自然也離不開為之奮斗的每一個鄉村守護人、策劃人。
劉杰正在拍攝短視頻。古村28渡供圖
劉杰,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派駐到銅仁市德江縣沙溪土家族鄉大寨村的第一書記,在其駐村的兩年多時間裡,走村串戶、挖掘特色資源、激活特色文化、打造大寨品牌IP、成功舉辦“貴州千重嶺(德江沙溪)鄉村文化旅游節”、創建村寨短視頻“古村28渡”、發展鄉村旅游本土人才……全方位多角度激活鄉村旅游,以新媒體新渠道的方式賦能鄉村旅游,為大寨村共爭取了各類幫扶資金上千萬元,助推了大寨餐飲住宿、農特產等鄉村經濟發展,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到村打卡、陸續到村考察交流相關經驗做法的省內外黨政團隊上千人,讓村寨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開新局實現了從0到1的重大突破。
大寨村民宿。古村28渡供圖
鄉村旅游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貴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通過農文旅融合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和美鄉村幸福模樣,助推貴州鄉村振興邁上新台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