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岑鞏:黃精變“黃金” 民富鄉村興

立冬暖陽照,黃精採挖忙。眼下,貴州省岑鞏縣的中藥材黃精迎來了採收期,在各產業基地裡,種植戶組織務工群眾正忙著採挖黃精,一塊塊色澤黃潤、個頭肥碩的黃精“破土而出”,透著豐收的喜悅。
“大家在清理黃精泥土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弄斷了,不然就不好保存,也賣不出價錢了……”
村民採挖黃精。
這段時間,趁著初冬的明媚陽光,在岑鞏縣凱本鎮凱府村中藥材黃精種植基地,種植戶滕召前正搶抓時節,組織村民在地裡採挖黃精。大家統一先用鋤頭將黃精挖出,再一起清理黃精上面的泥土裝袋。新鮮挖出的黃精個頭飽滿肥碩、十分喜人,現場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從這兩天採挖的情況來看,黃精的品質好、產量也好。我們現在挖的黃精都是收購商下了訂單的,完全不愁銷路,隻要挖到兩萬斤,馬上就來拉貨。”滕召前臉上挂滿了笑容。
現場洋溢著黃精豐收的喜悅。
滕召前是村裡的黃精種植大戶,八年前,從外地返鄉的他經常在山間採挖野生黃精出售,其間萌生了種植黃精的想法,便開始通過野生黃精種苗進行培育種植。目前,滕召前的黃精種植規模從最開始的3畝發展到了40余畝,今年准備擴種到60畝。
“我種植黃精已經八年了,因為黃精種下去要三年之后才見效益,我是邊種邊賣邊發展。到目前,我賣黃精種子、塊莖大概收入有100萬。”滕召前說。
隨著黃精種植規模的擴大,滕召前的產業基地開始在管護、採收等環節有了更多的村民來務工,大家看到種植黃精帶來的可觀的經濟效益,開始向他學習種植技術,也發展起黃精產業。在滕召前的帶動下,全村共有40戶發展黃精種植500余畝,黃精成為了村裡的主導產業之一。
種植戶滕召前展示剛採挖的黃精,個頭飽滿肥碩。
滕召前說,“同村的村民看到我種植黃精賺到了錢,大家都跟著我種。到現在,他們的產業效益都還可以,一部分已經見到了大效益,有些收入有10多萬元,少的也有幾萬元。”
與凱府村一樣,凱本鎮像這樣的黃精產業基地還有很多。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該鎮將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興村富民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東西部協作、林下經濟等資金資源,因地制宜發展壯大中藥材黃精產業,為鄉村振興開出“良方”。
據凱本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徐華江介紹,凱本鎮立足自然資源優勢,聯接8個村,通過技術指導、培育育苗基地、資金扶持等方式,以“大戶帶散戶”的形式,扶持種植大戶20余戶,帶動散戶300余戶發展黃精產業。目前,該鎮黃精種植面積有9000余畝,形成了“大坪-沈家灣-小田壩-芭蕉沖-凱府”黃精產業帶。
種植戶滕召前(左一)向鎮裡相關負責人介紹採收情況。
近年來,岑鞏縣積極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和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等利好政策,依托縣內中藥材產業資源稟賦,大力推進中藥材黃精產業發展。目前,全縣建有百畝以上黃精產業基地50余個、千畝以上7個,總種植面積達1.8萬畝,黃精種植鋪就出了一條產業興旺促振興的“黃金路”。(圖/文 陳昆、何曉燕、吳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