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見成效

近年來,黔南州著眼“醫、保、患”三方利益,採取“區域預算、分類改革、覆蓋擴面”措施,形成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實現醫保基金收支平衡。實施支付改革以來,醫藥費用增速控制在3%以內,當年統籌基金結余率均達到10%以上。
一是提高總額預算科學性。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完善總額預算管理機制,取消具體醫療機構年度絕對總額管理方式,推進區域總額預算管理,提高總額控制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促進醫療機構之間分工協作、有序競爭和資源合理配置。探索將點數法與預算總額管理、支付改革等相結合,將醫療服務的價值以一定點數體現,按照各醫療機構實際點數付費。截至2022年底,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結余7.24億元,統籌基金結余預計可支付13個月,城鄉居民醫保累計結余17.38億元,結余預計可支付9個月,累計結余資金均達到國家指標值要求。
二是提升支付方式適應性。針對不同醫療服務特點,推進醫保支付方式分類改革,實施適應不同疾病、不同服務特點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普通住院主要按病種分值付費(DIP),探索住院中醫優勢病種納入DIP,精神類、康復類住院醫療服務按床日付費,基層醫療服務實施“一般診療費”按人頭付費,對不需住院但療程較長的門診病種醫療服務,實施門診病種按療程付費,各種支付方式形成正向疊加效應。2022年,全州藥品耗材及檢查檢驗費用佔比同比由63.45%壓縮至60.17%,患者人均住院天數同比由8.44天下降至7.83天,小病大治得到有效遏制,患者住院率控制在16%左右,處於全省較低水平,住院醫保基金支出年度增幅控制在4%以內。
三是擴大改革覆蓋全面性。狠抓統籌區內醫療機構、門診住院、醫保基金三個方面全面覆蓋,推動支付方式改革實現從局部向全面、從部分到全體、從粗放式向精細化縱深發展,形成貫穿住院和門診醫保支付全周期和全流程的改革閉環。目前,支付改革覆蓋統籌區所有縣市,納入DIP付費醫療機構336家、納入精神類疾病床日付費醫療機構22家、納入康復類疾病床日付費醫療機構31家、納入門診病種按療程付費醫療機構218家,實施“一般診療費”按人頭付費基層醫療機構1713家。2022年,支付改革涉及區域內醫保基金181942.44萬元,佔轄區內醫保基金總支出的72.69%(含門診基金支出)。(貴州省醫療保障局官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