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文化·尋味長灘 貴州民大為台江縣長灘村打造20套優質設計方案

圍繞“拾遺文化·尋味長灘”主題,對當地具有區域特色的文化符號進行提煉重構,以國潮插畫風為主調設計村寨特色文創產品﹔深挖當地隱含文化特點,設計“同心家族”IP,助力當地文旅融合發展的辨識度和文化內涵提升﹔以“長灘辣味”為主題進行外包裝設計,致力將長灘村原本自產自銷的本土美食提升成為面向市場的成熟農產品……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成果匯報展長灘村展廳。
近日,由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美好·長灘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成果匯報展”在台江縣長灘村舉行。展覽共展出由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師生設計團隊為長灘村精心打造的20套優質設計方案,內容涵蓋IP形象設計、農產品包裝設計、文創產品設計等方面,涉及苗族姊妹節、劃龍舟等傳統民俗節日﹔望兄崖、金丹與阿嬌等民間傳說﹔刺繡與染織傳統工藝等內容,旨在以藝術設計的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學生在長灘村進行實地調研。
“長灘村是一個充滿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的地方,我們希望這些設計方案通過實施落地,能夠進一步提升長灘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外界人士走進長灘村,了解長灘村,到長灘村旅游和投資興業。”成果匯報展現場,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范昭平如是說。
師生團隊合影。
據介紹,被列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長灘村,背山面水,臨水而居,是一個典型的苗族村寨,也是姊妹節的發源地之一。這裡自然風光秀美,苗族風情濃郁,旅游資源豐富。近兩年來,隨著台江“村BA”持續火爆出圈,作為該縣“台盤——施洞——長灘”環形精品旅游規劃路線其中一站的長灘村,旅游產業發展也逐漸“熱”了起來。
台江縣長灘村。
如何將“流量”變成“留量”,環境提升需先行,隻有把村寨環境和旅游服務提質升檔,才能留得住人,長灘村駐村第一書記周興文表示,近年來,長灘村結合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富有台江民族特色的精致鄉村美麗庭院,多措並舉引導村民們對自家院落進行美化裝扮。
“要讓美麗鄉村既有‘顏值’,又有‘氣質’,僅僅扮靚鄉村還不夠,還需要植入相關文旅業態,賦予文化內涵,讓傳統和現代相結合,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民俗文化、打卡美麗風景、尋找鄉愁記憶。”周興文說。然而,由於村裡設計人才缺乏,沒有規范的導視系統和具有地域特色的產品,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長灘村的旅游發展。
游客觀展。
游客觀展。
正當長灘村為如何提煉好當地文化符號,助力鄉村農文旅體融合發展發愁之時,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國家級一流建設專業——“產品設計”的師生向村裡拋出了“橄欖枝”。秉承“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的理念,立足國家級一流建設專業——“產品設計”的學科優勢,2023年7月,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72名師生組成設計團隊,頂著炎炎夏日,前往長灘村進行為期5天的駐村實地調研與設計,挖掘村裡的民族文化特色並尋找設計靈感,以期打造出極具特色爆點的文創產品,助力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增加旅游附加值。
成果匯報展農產品包裝設計——長灘辣味。
“根據前期調研,我們著力從非遺文創設計、IP形象設計和農產品包裝設計3個方向,分3個小組對長灘村的民族文化特色進行挖掘並尋找設計靈感,並由相關專業教師進行一對一指導。”帶隊教師張婧表示,為了確保相關設計產品能夠落地實施,設計團隊還針對村裡的相關文創產品開發設計進行了市場問卷,並及時收集統計問卷反饋的信息,力圖讓同學們做出最優設計方案。
成果匯報展農產品包裝設計——臘裡有苗家。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由該團隊精心打造的20套優質設計方案精彩呈現。這些設計方案既保留了鄉村的傳統元素,又融入了現代的設計理念,可謂是傳統與現代的完美結合。成果匯報展一開展,便吸引了眾多村民和游客的喜愛和肯定,不少路人都前來拍照打卡,為同學們的精美設計點贊。
成果匯報展農產品包裝設計——灘上魚干。
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范昭平、學生代表與長灘村駐村書記周興文簽署作品授權書。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這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實踐。它需要我們將眼光投向鄉村,去發現鄉村的潛力,去挖掘鄉村的價值。”說起這次展覽的感受,范昭平感動滿滿。他表示,長灘村的成果匯報展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美術學院將會繼續開展類似的活動,讓更多的鄉村被設計賦予新的生命和活力。(文/圖 余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