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紀”,解鎖2億年前海洋貴州

今年的暑期,貴州旅游持續火爆。村超、村BA熱度不斷,氣候、人文風情屢屢刷屏。而有待外省游客了解的,還有貴州“三疊紀”時期遺留下的豐富文旅元素。
跨越2億年,觸摸三疊紀
直徑不過三四厘米的粗糙小石頭上,海百合化石的形狀隱約可辨,它躺在初中生小朱的桌上已經六年,一直被他視為珍寶。
這塊石頭,承載著小朱一次關嶺研學之行的美好回憶——在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親手挖過化石,觸摸神秘的“三疊紀”,令家住貴陽的小朱同學自豪了多年。
同一次研學,也對他的好朋友小陳產生了更深遠的影響。攜帶著化石殘片返回貴陽的途中,小陳已經立下了成為古生物學家的遠大志向。
在關嶺親手挖一塊化石,是不少貴州孩子共有的經歷,這是因為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擁有成熟的三疊紀研學項目。其中,親手挖掘化石最具吸引力,孩子們在公園入口處租借到專業工具,蹲在地上樂此不疲地挖掘,直到採到一塊真正的化石。它們往往是大量產出的海百合或菊石,按照相關規定,可以在市場上流通。
孩子們帶走一塊塊來自2億多年前的海百合、菊石化石,也帶走對貴州這一“古生物王國”“沉積岩王國”的直觀認識,帶給了孩子們對家鄉更深的自豪與熱愛,甚而至於是對人生的新規劃。
能夠開展這樣具有探秘色彩,又極具科普教育意義的研學活動,憑借的是關嶺特殊的優越條件。遠在2.35億年前,關嶺是一片生存著眾多海生爬行動物的汪洋大海。地質的變遷將它們留存下來,成為今天能夠看到的古生物化石。從魚龍、鰭龍、楣齒龍等海生爬行動物,到海百合和菊石、雙殼、牙形石、鸚鵡螺、腕足及古植物化石,數量巨大、種類繁多、保存精美,為全球同期地層所罕見。
如今的安順關嶺化石群位於貴州省西南部的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規劃面積達26平方千米,保護區達200平方千米。在保護區內,還坐落著一處省級風景名勝區花江大峽谷,為旅行平添一份樂趣。
安順關嶺化石群的地理位置也相當優越,距黃果樹瀑布僅52千米、龍宮溶洞僅90千米。游客前往這些景區時,順道就可以探訪關嶺化石群,觸摸到來自2億多年前的神秘三疊紀。
三疊紀,地球動物生命的華彩樂章
與人們耳熟能詳的“侏羅紀”相似,“三疊紀”正是較早於它的一個地質年代,此時的貴州還是特提斯海的一角,孕育過無數的生靈。
在此之前,從6.09億年前動物生命在貴州瓮安萌發,地球動物歷經漫長的演化,直到 2.25年前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僅僅4%的物種得到延續到了三疊紀時期。
然而,時間來到三疊紀,生命的演化卻展現了令人驚嘆不已的爆發力。
過去學界公認,三疊紀生命復蘇的起點是2.46億年前的青岩生物群。直到2023年初,科研團隊發現了貴陽生物群,將生命復蘇的時間點提前到了大滅絕后僅一百萬年。專家們表示,他們在此之前真是低估了生命復蘇的速度。
不僅如此,三疊紀的動物還演化出了更精細復雜的結構、更龐大的體型、更優越的生存方式。在關嶺化石群已發現的化石標本中,最大的梁氏關嶺魚龍體長近十米且保存完整,精美清晰的結構,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極為理想的研究對象﹔鄧氏貴州魚龍則以它流線形的苗條身軀、鋒利的大牙、發達的前肢,展示出它凶猛的性情和矯健的身手﹔中華始喙龜化石的發現,則填補了龜類演化史中缺失的一環。
同屬三疊紀的盤縣動物群、興義動物群也意義重大。據專家介紹,魚龍化石正是發現於貴州,隨后它的蹤跡遍布了世界,可謂三疊紀海洋的統治者。
而體型嬌小,成年個體不過二三十厘米,看似不堪一擊的貴州龍,則憑借著它獨有的社會性、群體式的生存方式,成為興義動物群中最成功的物種,留存下了為數眾多的化石。
幻龍那一口交錯的暴牙上下相扣,一旦捕獵到食物,獵物就被牢牢卡住無法掙脫。食物鏈的殘酷,令人嘆為觀止。
常被誤認為植物的海百合,則舒展著花朵般的身軀,美麗得令人驚嘆不已。
這一切,僅僅只是三疊紀動物生命中極其有限的部分,目前在貴州發現的三疊紀動物種類繁多,可謂是譜寫了生命演化的華彩樂章。
三疊紀生物齊聚一堂,古與今碰撞異彩紛呈
“三疊紀”元素與文旅融合前景如何?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可以說是提前交卷。
沉積岩為紙,古生物化石為字,博物館最大展廳“神秘貴州”正如生命演化的錦繡文章,“三疊紀”就是其中最精彩的段落。展廳展示的6.09億年地球動物生命發展史中,三疊紀佔據超過一半的篇幅,集中展示了貴州三疊紀各個生物群。
無論是一百余平方的海百合化石,還是長達九米有余的梁氏關嶺魚龍,都令無數觀眾駐足驚嘆。一比一復原的模型高懸在展廳上空,光影模擬出蔚藍的海洋﹔三疊紀海洋通道,讓遠古的生物活靈活現地在游客身邊游弋。
2021年8月14日開館以來,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就成了省內著名的“網紅”打卡點。入館游客人數,在2023年上半年,超過了一百萬。
2023年暑假期間,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入館參觀的游客常突破1萬人。經工作人員觀察,前來游覽的車輛超過一半都是外省牌照。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官方抖音號上,也有外省IP的游客留言表示: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名不虛傳。
與關嶺動物群異曲同工的是,在這裡既可以隔著玻璃目睹專家一點點細心地去除圍岩,修復精美的古生物化石,也可以親手體驗簡單的修復工作,帶走自己那塊小小的化石作為永久的紀念。這一項目不但受到小觀眾的喜愛,連一些成年觀眾也躍躍欲試。
更令觀眾覺得新奇的是,貴地博工作人員還通過對展品進行三維掃描建模,打印出栩栩如生的魚龍模型。有觀眾在打印出的“茅台混魚龍”前,發出了令人忍俊不禁的“靈魂拷問”:“茅台怎麼混魚龍?”
“茅台混魚龍,是貴州發現最早的一塊魚龍化石,它是三疊紀的一個物種,以它的發現地命名為茅台混魚龍。”工作人員耐心回答。
小小的插曲,讓笑聲在展廳蕩漾開來,觀眾在追問中又得到了一場小科普。
爽爽的貴陽即使是三伏天溫度也不高,但觀眾還是喜愛在休閑區品嘗一根魚龍雪糕,享受這加倍的清涼。在這個區域,陽光遍洒。仰頭是貴州清澈通透的藍天,白雲的邊緣鑲滿淡淡的陽光,正是外省游客在手機上刷屏的貴州天空。遠古神秘的三疊紀,是否同享過這樣的天空?此情此景,令人心生遐想。
2023年暑假,這座博物館開放53天,入館參觀人數高達34萬余人,三疊紀的魅力可見一斑。在貴州,三疊紀各個生物群猶如一串明珠,等待向觀眾綻放異彩。
三疊紀,一系列嶄新而又古老的旅游目的地,正跨過兩億余年而來!(沈純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