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貴州要聞

“涼”資源變“熱”產業

——六盤水避暑游催熱“夏日經濟”

2023年09月21日16:54 | 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小字號

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今年夏季很多地方持續高溫,多地氣溫突破40℃。高溫,讓清涼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不僅貢獻了超多熱搜和熱梗,也助燃了“夏日經濟”。

中國旅游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全國避暑旅游發展報告》指出,中國避暑旅游及相關市場規模已達1.2萬億至1.5萬億元。持續的高溫下,六盤水把氣候、生態資源轉化為現實、穩定、高黏性的客流量,把寶貴的“涼”資源變成優質的“熱”產業。

涼都市區一角。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涼都市區一角。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憑借盛夏平均氣溫19.7℃的清涼優勢,62%森林覆蓋率的生態優勢,六盤水圍繞建設避暑度假和山地戶外運動目的地的定位,推出了文化旅游、康養游、鄉村游、夜間游等新業態,打通“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條,勾勒出極具人氣、財氣、煙火氣的夏日商業圖景,創造了一種以氣候資源開發帶動旅游發展的全新模式,拉動城市的經濟增長。

越熱越火爆 文旅活動拉人氣

避暑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產業,避暑旅游遠不止是涼快和清爽,遠不止是對自然條件的要求,深度游和精品游更離不開文化。六盤水通過連續20年舉辦中國涼都·六盤水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大力優化避暑經濟品質,借“文”發力帶旺六盤水全域旅游人氣。

今年5月6日,2023年中國涼都·六盤水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暨“百萬游客涼都行”活動拉開帷幕,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民俗演出、篝火晚會、燈光美食節、馬拉鬆賽事、惠民文藝演出、國際滑翔傘賽、生態美食匯……一系列精彩紛呈、新穎有趣的活動,讓游客享受一場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涼都體育中心。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涼都體育中心。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同時,推出避暑度假之旅、鄉愁靜心之旅、運動康養之旅、文化研學之旅、民俗體驗之旅、夜間沉浸之旅六條精品旅游線路,將風景串珠成鏈,令避暑游熱度持續上升。

7月16日開跑的“六馬”更是將中國涼都的人氣推上高峰。當天,來自國內外的3萬名馬拉鬆運動員和跑友齊聚這裡,奔跑在19℃的夏天,享受360度的激情。

“不僅是涼爽的天氣,干淨的環境、熱情的市民、暖心的服務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我們還會經常來參加‘六馬’,並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外地跑友王峰說出大家的心聲。

借助馬拉鬆賽事解說,對六盤水進行一次全方位宣傳,全網檢測信息量達290余萬條,抖音話題播放量達7129.9萬次,“涼都馬拉鬆”以400萬次搜索量超越“村BA”登上抖音同城熱搜榜第一,30余名知名跑友發布“六馬”宣傳視頻100 余條,全網傳播量達到3.5億以上,在全網全平台實現了熱搜熱評、刷屏霸屏的傳播效果,有效宣傳了六盤水城市形象。

除此之外,這個避暑季,六枝特區月亮河“六月六”布依文化風情節、盤州坪地彝族火把節、水城尖山街道觀音山社區“礦坑音樂節”、第三屆烙鍋美食節等特色文化體驗活動閃亮登場,成為城市帶動旅游流量的“密碼”,這些獨具魅力的文化元素,已成為重要的旅游資源,不斷釋放出吸附力、融合力、延續力。

今年以來,六盤水市旅游業總體呈恢復上升態勢,7、8月通過鐵路到達的旅客平均每天超2萬人次。據統計,1-7月全市接待國內過夜游客316.11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0.44%,恢復到2019年可比口徑的118.49%。其中,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開幕式以來(5月1日-7月31日),接待國內過夜游客147.12萬人次,同比增長22.26%。

越游越想留 清爽資源聚財氣

盤州普古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有著“四海名山皆過目,就中此景難圖錄”的絕美景色和清新滋潤的空氣,是西南地區迄今保存最為完整的獨特高原濕地。2018年,成為貴州省勞模療休養基地。2020年,成為貴州省十大康養度假旅游基地。

“我所住的房間對面就是娘娘山,拉開窗帘,峰巒如聚,林木蒼翠,清幽的環境,清新的空氣,令人一下子便忘記城市的喧囂,如果整個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該有多愜意。”近日,來自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蔣集政在當地媒體上分享了他8月到娘娘山參加勞模休養的感受,引起網友的關注。

時下,在六盤水市高新區恆康頤養公館,前來療養、避暑的“候鳥老人”絡繹不絕。“目前,我們可容納160人的80間房間已全部訂滿,現在是一床難求。”公館有關負責人介紹。

涼爽的氣候條件、秀美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便捷的交通網絡……吸引著大批“候鳥老人”前來六盤水避暑康養。

近年來,六盤水打出“避暑+康養”特色牌,將康養、醫養、旅養融合,加快發展健康旅游、健康養老、健康醫療等產業。

3萬人齊聚涼都“跑馬” 。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3萬人齊聚涼都“跑馬” 。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今年7月,由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研發的《2023中國候鳥式養老夏季棲息地適宜度指數》發布,在76個候選城市中,六盤水奪得今年夏季候鳥式養老棲息地第一名。

來到鐘山區月照養生谷景區,山頂雲霧繚繞、風景如畫,山下溪水淙淙,草木蔥蘢,停車場裡停滿了上海、北京、重慶、廣東、四川等地的車。

“家鄉就像火爐一樣,這裡空氣好,植被好,又涼快,還有多種多樣的游玩體驗,很適合我們避暑居住。”四川游客吳林說,每天散散步、打打球、賞賞景、爬爬山,別提有多愜意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鐘山區發動群眾大力發展精品小果園採摘,創建微型種植企業6個,並利用村集體閑散土地入股雙洞山泉水廠、柴火雞、戶外運動基地、洞穴小村庄等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達30萬元,累計帶動近300名群眾就業,促進增收30余萬元。

“我們這裡有各類特色農家樂22家,鄉村旅館27家,床位數達1000余張。立夏之前,大部分外地游客都提前通過電話訂好了房。在‘涼’資源的帶動下,村民們都吃上了‘旅游飯’。”鐘山區月照街道雙洞村黨支部書記楊睿說。

將避暑經濟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成為促進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龍井溫泉、烏蒙大草原、噠拉仙谷、野玉海、梅花山等地,因地制宜打造核心景點、創設特色景觀,培育新型業態,為游客提供鄉村美食、民居住宿、果蔬採摘、農產品加工、生產勞作、民俗演藝等游客體驗性、參與性強的旅游產品和服務項目,實現從建設景區村庄向經營景區村庄轉變,並使之成為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

經初步統計,整個避暑季酒店、房屋入住率、出租率達90%以上。民宿類經營主體375家,入住率90%以上,一些熱門景區的民宿甚至可達到100%的入住率﹔水城春茶、刺梨果飲、獼猴桃系列產品等以“涼都三寶”為主的特色農產品熱銷,有效帶動“接二連三”產業加速發展,帶動村民增收5000至20000不等。

天空之戀。趙樺攝

天空之戀。趙樺攝

越夜越精彩 夜市經濟展活力

剛剛入秋的六盤水,避暑季的火熱還在持續。不論到哪個夜市,一走進去,香味就扑鼻而來。誘人的烙鍋、冰爽的冷飲、焦黃的烤肉、火辣的小龍蝦……露天星光布景下,琳琅滿目的小吃讓食客流連忘返。

夜生活是城市活力的象征,在這個夏天,夜生活催生的“夜經濟”日漸形成消費潮流。

入夏以來,水城古鎮圍繞消夏避暑、休閑旅游等,不斷拓展夜間消費業態,舉辦龍舟體驗賽、美人魚表演、花船表演、海洋科普展等文旅活動,每日接待游客量約2萬人次,促進各業態商家平均每日合計收入50余萬元。

在川心小區,一眼望去,冷飲攤、水果攤、零食攤、燒烤攤、小百貨攤等順街排列,街道人來人往,像過節一樣熱鬧。

今年,六盤水在市中心城區圍繞“夜食、夜游、夜娛、夜購”四大消費領域,打造“夜市經濟”示范街區、夜間特色休閑文化娛樂區、主題夜市,吸引游客消費,促進消費提檔升級。

夕陽西下,岩腳古鎮燈火通明。清風送爽中,游客們紛紛根據各自的愛好品味岩腳夜市。不少游客通過短視頻、朋友圈廣泛宣傳岩腳,使這座歷史文化古鎮逐漸成為游客夏夜游玩的首選。

盤州城市文旅夜經濟商業綜合項目——“盤州集·夜肆”,7月16日才開街,便以琳琅滿目的燒烤、國風飲品、時尚美食等,吸引了許多游客前去打卡。

游人如織的水城古鎮。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游人如織的水城古鎮。六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水城野玉海景區內的特色民宿在夜晚推出了許多有趣活動,周一、周三、周五晚上舉行篝火晚會,周二、周四、周六舉行時光音樂節等,讓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感受彝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煙火氣”升騰促消費,“夜經濟”點亮夜生活。在合力推動下,六盤水“夜間經濟”迸發出強大活力。美團數據顯示,7月以來,夜間休閑玩樂消費規模佔到全天比重60%以上。

在避暑游的“高熱”之下,六盤水出現了高鐵“一票難求”,酒店和民宿“一房難求”的景象,直接帶動了交通、消費、房產、物流等行業的全面復蘇,第三產業的佔比進一步提升,助力了六盤水轉型升級發展。

成績最有說服力。今年以來,市文旅局、市商務局共發放消費券 1482.8 萬元,拉動消費3.13 億元。1-7月,進站車流量 1117.2萬余輛,同比增長 12.02%﹔出站車流量 1115萬余輛,同比增長 11.77%﹔商品房銷售面積完成109.84萬平方米,增速9.3%,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3.19億元,增速2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6億余元,同比增長7.3%。

避暑游改變了以觀光旅游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促進了休閑康養、文化體驗、運動健身、冰雪溫泉等多業態發展。六盤水正在實現由夏季游向四季游的全新嬗變。(李曼、彭尖尖、鐘維)

(責編:顧蘭雲、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