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玉屏:山坳坳裡的“牛專家”
從玉屏侗族自治縣201省道進入田坪鎮五裡橋村后,一路打探“牛專家”楊長根養殖場具體位置,在熱心村民的指引下,終於找到玉屏嘉誠養殖場。
“現在正好是下午喂食時間,今天下雨不方便割牧草,我就給牛喂點玉米秸稈。”“牛專家”楊長根一邊介紹,一邊帶筆者參觀他的養殖場。
楊長根雖僅有一隻手,但干起活來卻很麻溜。隻見他一邊推斗車,一邊往槽內倒秸稈,不一會,一大桶秸稈就喂完了。
楊長根正在給牛喂秸稈。
“現在我這裡還有31頭牛,今年賣出去了16頭。目前主要是養殖母牛,經過培育繁殖小牛,這樣能降低不少養殖成本。”楊長根介紹,養殖場約有50畝地,在養殖場周圍的空地上,他與妻子還種了牧草,割起來也方便。
剛喂完秸稈,楊長根又開始准備喂牛的飼料。“這一桶差不多有400斤,一餐要喂兩桶。”楊長根說,給牛喂的飼料主要以高粱酒糟、玉米為主,然后加入食用鹽、蘇打粉等攪拌均勻。
“加入食用鹽和蘇打粉可以消毒,同時還可以讓牛長得更好。”楊長根說。
憑借養牛把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這是30多年前的楊長根想都不敢想的。
1989年,楊長根剛成家兩年,老天卻跟他開了個玩笑:一場意外,奪走了他半條手臂。外出務工沒有人願意聘用他,幾經輾轉后他選擇回家務農,農閑時節他整日無所事事,左鄰右舍覺得他游手好閑,對他避而遠之。
看著微薄的收入和年幼的孩子,楊長根陷入深思。經過一番考慮之后,他先后在家裡養殖了鴨和豬。但由於缺乏經驗,養殖並沒有成功,但他沒有退縮,而是總結失敗后重新出發。
2003年,楊長根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開始養牛。剛開始養牛的時候,楊長根的養殖場佔地20畝,養了10多頭牛,取得了一些收益,楊長根第一次嘗到了甜頭,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明顯改善。
2015年,玉屏殘聯了解到楊長根養牛的事情后,先后多次到其養牛的地點查看,邀請他參加養殖培訓,並為其提供殘疾人創業扶持資金。
養殖場一角。
同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楊長根爭取到了30萬元的創業貸款,加上家裡的全部積蓄和向親戚朋友借的10多萬元,全部被楊長根用來建設新的養殖基地。新基地建好后,楊長根信心滿滿地開始了養殖,從原來養殖的20多頭牛,一下子增加到了51頭,楊長根夫妻倆一心扑在養殖場裡,生怕牛吃少了長不大。
但這也埋下了隱患。一天早上,楊長根來到牛舍時,看到有差不多10頭牛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他急壞了,趕緊請來獸醫努力搶救,但牛還是死了。楊長根因此虧損了10多萬元。
楊長根十分后悔,為了避免類似問題發生,他積極參加養殖培訓、通過網絡學習提高養殖技術,在獸醫店買來常用藥、預防藥、針管針頭等以備不時之需。
2019年,楊長根養殖的70多頭牛趕上了較好的市場行情,掙到了不少錢,他把借親戚朋友的錢和貸款全部還清。通過一遍一遍摸索,楊長根漸漸已成了五裡橋的“牛專家”,養牛路也越走越順,自家弟弟楊長田也跟著一起加入到了養牛行列。
如今,楊長根家裡建了新房、買了車,兒子女兒也成了家,看著牛舍裡健康的牛群,楊長根十分滿足。“很慶幸當初自己抓住了發展機遇,現在家裡生活壓力小點了,我也不打算擴大養殖規模,繼續努力做好當下的事就可以了。”(圖/文 郭秋月、姚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