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黔東南州視窗

貴州劍河:魚米滿倉迎豐收 稻漁鴨綜合種養促增收

2023年09月14日17:03 |
小字號

一畝田,百斤魚,千斤稻,萬元田,這是劍河縣革東鎮方隴村在實施“水稻+水產+水禽”稻漁綜合種養新模式下,產生的實在效益,稻田得到高效利用的同時,實現了一水多用、一畝多產、一年多收。

時下,方隴村的50多畝稻漁綜合種養示范田一片金黃,重重稻浪,豐收在望,田間,蛙鳴、魚躍、鴨嬉戲,熱鬧非凡。

劍河縣革東鎮方隴村稻漁綜合種養示范田。

劍河縣革東鎮方隴村稻漁綜合種養示范田。

去年以來,該基地通過黨建引領,黨員示范帶動、技術集成、政策扶持的方式,發展稻漁綜合種養。走出了一條穩糧增效、以漁促稻、質量安全、綠色生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通過示范種植,去年畝產綜合收入就達到一萬多塊錢,今年增加投放了市場價格更高的小口鯰魚,現在魚、鴨和稻谷都長得好,預計能達到一萬五千多塊錢,今年比去年收入更可觀。”貴州省小家農品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技術員劉明良表示,這種種植方式,從根本上解決了老百姓長期傳統種植水稻難以產生效益的窘境。

技術員正在示范田裡捕捉小口鯰魚。

技術員正在示范田裡捕捉小口鯰魚。

稻田裡分時段放養的魚、鴨、鱔、螺等水產和水禽,不僅能提高稻田利用率和產出率,還能促進稻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出產的水稻、水產、水禽品質更高,價格更好。

該項目由湖南省辰溪縣引進,從品種選擇、技術支撐到市場把握,得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育種技術與方法崗位科學家劉少軍及其專家團隊的跟蹤指導。目前,該項目在劍河縣方隴村、巫溜村等地一共實施120多畝的稻漁綜合種養示范田。

技術員(左一)和村民正在查看水稻長勢。

技術員(左一)和村民正在查看水稻長勢。

“這個模式強調良種、良養、良銷。我們提供好的優良品種,在養殖模式、配比方面,進行指導,在銷售方面,我們也通過企業平台,把這種優質的魚,能夠賣到優質的價格,進一步提高它的經濟效益,達到魚米滿倉的效果。 ”劉少軍表示。

據了解,方隴村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通過“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組織方式,進一步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農戶參與其中,共享產業發展紅利。經過一年多的試驗示范,方隴村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群眾的認可,並輻射到了周邊村寨。

顆粒飽滿的稻谷。

顆粒飽滿的稻谷。

“我們有73戶的脫貧戶全部參與進來,一方面得到產業分紅,二來在這裡勞動就業,得到務工收入的同時也學到了技術。今年掌握技術的部分村民都自己發展起來了。”劍河縣革東鎮方隴村支書劉壘說。

示范田裡的麻鴨。

示范田裡的麻鴨。

據了解,近年來,劍河縣積極引導群眾發展水稻“雙+”種養模式,做足糧食提質增效功課,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2023年,劍河縣共計投入資金662.05萬元,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示范面積8278畝。(圖/文 吳昌連、楊家孟)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