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南瓜藤上結出“金疙瘩”

近年來,沿河自治縣淇灘鎮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通過形成綠色安全、優質高效的產業體系,為鄉村振興注入可持續發展動力,先后發展了黃土村黃花、硯華村南瓜、沙子坡村柚子等高效作物種植產業,敲開群眾“致富門”。
時下正值南瓜採摘上市季節。近日,筆者走進位於淇灘鎮硯華村境內的亞琴家庭農場南瓜種植基地,隻見縱橫交錯的藤蔓下,一個個南瓜圓潤飽滿、肉厚結實、色澤誘人,10多名村民們來回穿梭其間,挑選、採摘、搬運,雖然陽光熾熱,但採摘現場卻井然有序。
村民在基地裡採摘南瓜。
鄰近的翰林村村民張迎威一邊忙著採摘,一邊笑哈哈地告訴筆者,自這個農場南瓜成熟開採以來,他就一直在這裡務工,真正在家門口就能掙到了錢、而且干活輕鬆自由,老板對他們也很照顧。
“自從南瓜成熟以后,我們來這裡來干活,已經干了10多天,工資每天100元左右,對我們這個年紀來說還是非常可以的。”張迎威說。
將採摘好的南瓜進行運輸。
據了解,這片南瓜基地共計200余畝,流轉的土地涉及該鎮瀚林、山壺、硯華和南山等村。據農場負責人崔亞琴介紹,今年她還是第一次種南瓜,所種的蜜本南瓜,種植簡單、含糖量高、產量高,從南瓜苗種植到採摘僅需3-4個月,今年收成還不錯,每畝最低產量可達3000斤,總收入可突破30萬元。
將採摘好的南瓜集中堆放。
“今年是第一次種南瓜,這個南瓜品種非常不錯,每畝可以收南瓜3000多斤,而且這個南瓜存放時間長,口感非常不錯。截至目前已經採摘了40多萬斤。”崔亞琴說。
將採摘好的南瓜運輸回來集中堆放。
對於今后的發展,崔亞琴計劃擴大種植面積,吸引更多當地及周邊村寨的閑置勞動力,真正做到土地生金,把生態農業做強做大,做出特色。
豐收的南瓜。
據悉,南瓜因營養、保健等作用受到了消費者青睞,又因它的瓜皮韌度強、耐儲運,成熟后採收可常溫保存6個月以上,市場前景廣闊。加上近些年沿河農特產品電商的蓬勃發展,給蜜本南瓜這樣的特色蔬菜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南瓜在促進全縣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也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徑。(圖/文 羅福成、羅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