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鎮市站街鎮:家庭農場特色種植走出生態富民路

時下,走進清鎮市站街鎮高堡村玉煌山種植家庭農場,露天種植的魔芋生機勃勃,茂密的杉樹林中彌漫著淡淡的菌香味,一簇簇鬆茸嶄露頭角,白色菌杆頂起圓潤飽滿的酒紅色菌蓋,像一朵朵圓鼓鼓的小傘,惹人喜愛,豐收景象躍然眼前。
杉樹林下破土而出的鬆茸十分惹人喜愛。肖亮攝
“幾年前,我在高堡村承接了幾間庫房、流轉了一百多畝土地和荒山成立了家庭農場,自學食用菌種植技術,將庫房改造成菌房種植食用菌。”農場負責人馮平看著一簇簇即將採摘的鬆茸,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為求農場多樣化發展,他又利用附近土地資源優勢,流轉荒山種植鬆茸、紅托竹蓀、羊肚菌、魔芋等。馮平種植的農產品也因品質優良,深受市場歡迎。
“我們利用現代種植技術種植鬆茸、羊肚菌、紅托竹蓀、魔芋等蔬菜,通過錯茬種植和多個品種聯種模式,確保了種植效益的最大化,同時農場生產經營還帶動周邊農戶在當地務工,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食用菌採收農忙時每天用工超過40人。”馮平說。
鬆茸、紅托竹蓀採收后,杉樹林中錯茬種植魔芋。肖亮攝
庫房裡,50000余株平菇菌棒剛剛經過處理整齊地排列著,再經過30-40天的生長即可出菇,據馮平介紹,平均一株菌棒可出菇5斤左右,年產量可達1125噸。
馮平還採用循環利用模式,通過回收處理加工玉米秸稈制成菌菇棒用於食用菌栽培,採收完成后的廢菇棒又調配成有機肥用於玉米種植,讓食用菌和玉米種植形成種植“閉環”。通過這種循環生產手段,實現土壤養護、肥力提升的目的,不僅算贏了“經濟賬”,還收獲了“生態綠”。
玉煌山種植家庭農場是站街鎮通過政策扶持發展起來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馮平現已是高堡村的致富帶頭人,他看到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機遇,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途徑,走出了特色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的路子。
站街鎮玉煌山種植家庭農場菌房內種植的平菇。肖亮攝
近年來,站街堅持產業振興目標導向,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採取“村集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流轉閑置土地,進一步盤活閑置資源,加速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大經濟效益,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全鎮共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89家,其中,家庭農場137家、農民合作社52家,直接和間接解決就業崗位5000余人次。(楊敏、肖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