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貴州頻道>>六盤水視窗

水城區:山鄉“豐景”好 農家日子甜

2023年09月04日15:00 |
小字號

花香鳥語人勤春早,風和景明民樂年豐。在金色的季節,在豐收的大地上,在九月的水城,人們一邊揮洒汗水,一邊唱著秋天的歌。

近年來,水城區著力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走轉型路、打創新牌,立足農業資源稟賦,縱深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目前,水城區共種植長效特色產業111余萬畝,其中獼猴桃11.2萬畝、茶葉10.2萬畝、刺梨40.3萬畝、精品水果15.73萬畝、核桃32.6萬畝,處處涌動著生機與希望。

刺梨豐收。

刺梨豐收。

車行水城,一路前行,風過處,鋅硒茶香,茶業和茶事縈繞秀美山川,詩意與遠方相融,茶斟半盞,茶香微醺,就可一處煮一壺時光。

在水城區茶葉基地,已進入秋茶採摘加工高峰期,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一株株茶樹上已長出嫩綠新芽,青翠欲滴。茶農們正穿行在茶壟之間,手指在茶樹間不停地翻飛,嫻熟地將一個個嫩綠新芽採摘下來,放入身上的茶簍內,整個山間彌漫著茶葉的清香。

一杯富民茶,體現的是一種態度,一份擔當。水城區聚焦鄉村振興,在戰略上把茶葉當成百姓富、生態美的好產業來培育,在戰術上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依托山地資源、謀求以茶富民、注重統籌結合,把產業發展的效益更多留給茶農。惠及茶農4萬多人,茶葉產量預計200噸左右,產值2億元以上,綠水青山真正成為了金山銀山。

水城春茶園。

水城春茶園。

當一片葉子隨著清涼的秋風,從眼前劃過一道道優美的弧線,在空中旋轉起舞的時候,秋天的氣息已被渲染得越來越濃烈。車繼續前進,經過善泥波水電站,跨過北盤江對岸,滿坡金黃的刺梨果子隨風輕搖。

“野鐘鄉來野鐘鄉,刺梨花開刺梨香,黨建引領搖錢樹,致富不忘黨中央……”刺梨叢中飄歌聲,我們尋著歌聲驅車走近,歌唱者是野鐘村村民鄧吉棟。

鄧吉棟是一名有著近50年黨齡的老黨員,在野鐘村擔任了18年村黨支部書記,2008年卸任后,他並沒有閑著,而是繼續發揮余熱。

2014年,野鐘村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刺梨作為主要產業之一被推廣,鼓勵村民大面積種植。

“剛開始時,有些村民不理解,覺得有風險、不妥當。”在大家都不願意種刺梨的時候,鄧吉棟第一個響應,自主把家中8畝土地全部種上刺梨。

“村民思想不通,我作為一名黨員,又當過村干部,就要站出來,起帶頭作用。”鄧吉棟的身體力行讓不少村民也跟著種植刺梨,事實証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山裡人眼中酸澀的小野果,如今變成了致富“金果果”。這幾年,村民都看到了刺梨的經濟效益,產業發展的熱情越來越高漲。

為了進一步宣傳刺梨產業,鄧吉棟創作了10首刺梨歌,村民們干活時都愛哼唱。

“刺梨產業好處多,我種刺梨幾大坡,青山綠水生態美,增收致富暖心窩。”刺梨歌唱出了刺梨種植戶的心聲。

刺梨加工。

刺梨加工。

在野鐘村,像鄧吉棟一樣,因地制宜發展刺梨產業受益的村民還有很多。野鐘村立足實際,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方式進行分紅,同步壯大了村級集體經濟。

田間地頭摘得熱火朝天,另一邊的收購現場更是忙忙碌碌。一車又一車的刺梨陸續拉來,工作人員引導農戶把採收的鮮果進行質檢、過秤、裝車,並簽字確認。

“水城區地處烏蒙腹地,喀斯特地貌廣布,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於我們水城而言,選擇了刺梨,就選擇了未來。生於貧瘠之地,但蘊含豐富營養﹔渾身布滿細刺,卻迅速成為市場寵兒﹔個頭雖然不大,終成惠農法寶﹔沒有婀娜之姿,反而成就生態之美。”水城區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說。

目前,水城區的40萬畝刺梨覆蓋了25個鄉鎮,惠及農戶3.7萬戶16.2萬人,為全區的森林覆蓋率貢獻了8.77個百分點。據查証,刺梨和許多被人為干預的農作物不同,千百年來刺梨始終如一,基因不變、果性不改。維生素及單寧含量很高,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在《貴陽民間藥草》《貴州民間方藥集》《重慶草藥》《本草綱目拾遺》等中草藥典籍中,用刺梨制成的中藥配方也不勝枚舉。

不忘初心,上下求索,2018年3月,水城擁有了關乎刺梨產業發展未來的“孵化器”——年產能達12萬噸的初好刺梨加工廠。原本味道又酸又澀的刺梨,通過研發加工后,變成了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的原漿、含片、飲料、果脯、口服液、護膚品等商品,成為當下津津樂道的健康新產品,可謂“山溝鳳凰”飛入“大雅之堂”。

近年來,初好公司已注冊“吉梨到”“雲上刺力”“初好”“冰點”等品牌商標,取得自主專利近30項,已成功研發上市“刺梨氣泡水、刺梨原漿、SOD口服液、吉梨到復配飲料、刺梨清嘴含片、刺梨速溶茶”等多款產品。先后入選全省首批“16+1”農產品深加工高成長企業、“千企改造”工程省級龍頭企業、省級扶貧龍頭企業。

沿山路斗折蛇行,來到水城區米籮鎮紅心獼猴桃基地,近4萬畝的紅心獼猴桃陸續成熟,漫山藤架上挂滿了飽滿多汁的獼猴桃,陽光透過綠葉照在果實上,抬頭可賞,伸手可摘,三三兩兩的游客正在園裡體驗採摘的樂趣。而趁著天氣晴好,園區果農和工人們也忙著採收獼猴桃,運至省內外進行銷售。

水城紅心獼猴桃。

水城紅心獼猴桃。

“平時忙於工作,難得和朋友一起結伴來到獼猴桃基地游玩,在這裡不僅可以欣賞優美的田園風光,還能親自體驗採摘鮮果的勞作,很有趣。”在果園,我們遇到來自六盤水市的於女士採摘了一筐獼猴桃,迫不及待地品嘗起來,“熟透的獼猴桃有一股清甜的果香味,剝開來嘗一口,果肉細膩,甜入心間。”

選果、稱果、裝箱……位於米籮鎮俄戛村螺絲組后寨的獼猴桃收購現場,村民們與收購人員忙得不亦樂乎。近年來,水城區米籮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在獼猴桃產業推進過程中,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投入、項目扶持、農戶參與保底分紅的“企業+村集體+基地+農戶”運作模式。通過企業帶動,採取土地、資金、資產、技術入股和“土地流轉+固定分紅”的方式,打造企業、農戶、村集體利益共同體,促進了多方合作共贏。

經過20余年的發展,獼猴桃種植規模不斷擴大,該產業已成為水城區助農增收的支柱性產業。全區獼猴桃產業規模11.2萬畝,覆蓋18個鄉鎮、70個行政村,3.73萬戶14.22萬人。解決3200余人固定就業,解決1.6萬余人季節性就業,農戶務工總收入超過2.5億元。全區有28家企業獲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証証書,46家企業接入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先后獲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獼猴桃)質量安全示范區”等9項“國字號”榮譽﹔產品品牌不斷叫響,產品入選“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獲“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証書”,收獲“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全國獼猴桃品鑒會金獎”等10余項展會和行業協會金獎。

站在烏蒙山間水畔極目遠眺,奮力奔跑在農業現代化新征程上的水城區,將在各級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在各類“政策禮包”加持下,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緊盯刺梨、獼猴桃、茶葉等做好“土特產”文章,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新的貢獻。(文/圖 李鴻)

(責編:敖嘉鈺、陳康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