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岩區:垃圾分類顯成效 常態管理促提升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持續推進,雲岩區垃圾分類成效不斷顯現,市民幸福指數層層遞增。垃圾分類成效如何保持,長效管理機制如何落實,如何讓城市的“面子”更靚、“底子”更厚?針對這些問題,雲岩區人大代表安奎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建議》。
5月24日,雲岩區組織開展2023年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活動。
“雲岩區在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著部分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不高、部分小區濕垃圾投放和運至收運點不及時的問題,這也嚴重影響了垃圾分類常態化管理的工作進程。”安奎說,對此,我建議在加大宣傳力度的同時,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垃圾分類工作體系,壓實垃圾分類工作責任,嚴格落實垃圾分類工作監督考核,壓實小區物業分類分揀責任,密切與濕垃圾收運公司的聯系,打好垃圾分類工作“組合拳”,確保垃圾快收快運。
如何讓垃圾分類的理念深入人心,讓低碳生活成為新時尚?雲岩區按照《貴陽貴安聚焦“五個環節”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方案》文件精神開展全區垃圾分類工作,聚焦生活垃圾分類“五個環節”狠抓落實,充分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增設垃圾分類基礎設施,確保垃圾分類工作取得實效、惠及民眾。
建和新苑小區在平台處新設置的一處垃圾分類二次分揀點。
今年4月,雲岩區威清門街道威清路28號建和新苑小區在平台處新設置了一處垃圾分類二次分揀點,便於保潔人員完成垃圾運輸前的二次分揀工作,讓小區垃圾分類工作變得更精准高效。
筆者在該處看到,分揀收集點佔地面積約為35平方米,設置有可回收垃圾暫存點、有害垃圾暫存點等區域,並配備有生活垃圾二次分類收集點信息公示欄以及一個不鏽鋼鋁合金材質的分揀台。
“以前我們沒有這個垃圾分類二次分揀點時,保潔人員隻能將生活垃圾拖運至垃圾分類站進行分類處理。所以我們在征得業主同意的情況下,在平台位置設置了一個這樣的垃圾分揀點,並配備了操作台。這裡通風條件好、位置適宜,在方便環衛工人更好地完成垃圾分類工作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小區環境美觀。”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侯貴清介紹,每天,自己都會檢查小區生活垃圾快運快處情況,動態了解掌握小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並及時進行處理解決。
“針對人大代表提出的‘部分小區濕垃圾投放和運至收運點不及時的問題’,我們高度重視,開展了巡查工作,掌握轄區各小區垃圾分類過程中的優秀經驗與存在問題。”雲岩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小區多採取早晚“二次分揀”、及時分揀的方式,並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保潔員在干濕垃圾收集點進行“二次分揀”,分揀出來的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由保潔員隨身攜帶袋子收集后放在暫存點,可回收物由資源再生公司統一回收處置,有害垃圾由各街道辦協調具備有害垃圾處理資質的機構進行處置。
此外,按照貴陽市生活垃圾分類“五個環節”的工作要求,雲岩區環境衛生管理站緊密聯系相關職能部門,壓實各街鎮責任﹔各街道(鎮)、小區物業與濕垃圾收運公司建立密切聯系,及時將濕垃圾收運至指定的濕垃圾收運點,確保濕垃圾快收快運。
在建和新苑小區,每天都能看到身穿工作服保潔人員的身影穿梭小區。他們手執分揀工具,認真檢查每個分類垃圾桶,細心地將各類垃圾精准地分揀到對應的垃圾桶中,並拖運至垃圾分類站,等待垃圾收運車進行垃圾回收轉運。
“垃圾分類非一時之功,更不會一勞永逸,深入人心至關重要。現在轄區隨處可見垃圾分類宣傳標識,人人熟知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在了解到雲岩轄區內小區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為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為100%,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為35%后安奎豎起了大拇指。全區949個小區開展收集收運點(間)的建設工作,目前已完成229個收集收運點、264個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暫存間建設工作后,更是彰顯了雲岩區在推行垃圾分類工作上的信心與決心。(圖/文 趙倩倩、李培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