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岩區:打好科技組合拳 助推產業大提升

獲批“省級區域雙創示范基地”,全區新增8家規上科學技術服務業企業和53家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額達25.89億元,增速49.48%……
近年來,雲岩區圍繞“四新”主攻“四化”,聚焦“強省會”行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不斷增強。2023年,全區堅定不移落實科技創新“3+3”部署,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真抓實干,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台階。
雲岩區科技創新孵化示范基地。趙毫攝
強化制度設計,建創新型城市。出台《關於提升科技創新動能行動方案》《關於進一步統籌推進雲岩區政校、政所、政院深化合作的工作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推動“重塑創新坐標、建強創新平台、培育創新主體、營造創新生態、聚集創新人才”五個方面、十五項重點任務落實,力爭實現“五個倍增”。2023年全區申報有研發投入企業63家,較上年增加19家,增速43.18%﹔申報研發投入經費9.33億元,較上年增加0.61億元,增速6.9%。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企業佔比達到53.8%。
雲岩區協同創新工業集中發展區一角。趙毫攝
借力科技賦能,助推產業發展。創新型產業發展方面,雲岩區積極用科技賦能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服務業“全生命周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貴州大學大數據學院與雲岩區共同建設成立電子信息(集成電路)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貴州集成電路設計研究院落戶雲岩。2022年以來,9家電子信息制造企業落地雲岩並上規入統,一年不到的時間實現電子信息制造業“零”的突破。2022年,全區電子信息制造業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7.25億元,佔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2%,2023年1-6月完成產值8.4億元,同比增長30.43%,電子信息制造業已初步成為雲岩工業新的支撐產業和增長引擎。同時,數算互聯、巨量引擎等一批優強企業落戶雲岩,數字經濟增長持續加速。
轄區企業貴州微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趙毫攝
加強鏈式培育,實施倍增計劃。創新型企業培育方面,雲岩區開創“科技型孵化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科技型上市企業”鏈式培育模式,提升企業的發展質量和群體規模,不斷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和未來發展潛力。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梯隊建立有327家企業的高企培育庫,2022年認定53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11家。同時,貴州惠智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等68家企業成功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比增長134%,科技型企業增長迅速。扎實開展“千企面對面”服務,通過多種形式服務131家企業。對2021年16家高企兌現后補助439.5萬元,上半年立項獲批2023年區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13項。
強化平台打造,加速成果轉化。雲岩堅持把科技平台建設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打造多維度科創平台,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2023年,新認定貴州科學院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器以及黔芯智造2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進一步深化政校、政院、政企合作,與貴州科學院共建貴陽市雲岩區科技創新孵化示范基地,與貴州師范大學合作共建貴陽市雲岩區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持續做好對益佰制藥國家苗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中鐵五局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等一批產業鏈創新平台的服務指導,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目前,雲岩區有1個大學科技園,3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和4個眾創空間。2022年,全區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額達25.89億元,增速49.48%﹔2023年上半年,已完成認定登記額12億元,全年有望突破30億元。
加大多元投入,切實有力惠企。在科技資金投入方面,雲岩區不斷豐富投入渠道,逐步推動形成以財政資金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以金融和社會資本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體系。2022年,轄區20家企業獲得省、市科技計劃項目立項支持,得到補助資金837萬元﹔4家規上工業企業獲得省級研發投入后補助資金360萬元,13家企業獲得市級研發投入后補助資金816萬元。2023年1至7月份,全區獲得省級支持科技項目共計156個,涉及資金4499萬元,惠及轄區企事業單位及科研院所65家。
強化人才培養,夯實人才隊伍。在抓科技人才培養方面,大力實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聚焦大學生、制造業產業人才、大數據人才,用好人才及團隊支持政策。加快推動政企、政校、校企互動,強化企業育才、高校育才,強化與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合作。通過定向培養、聯合培訓等方式培養研發人才、適用技能人才、高級技術工人,最大限度挖掘和開發現有人才潛能。2022年,引進創新創業團隊2支,引進高層次人才10名,引進領軍人才1名,2023年已經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2支。(趙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